读新闻
●台灣老一輩常會說「囝仔暗暝駡駡號,吐奶剉青屎」(台語俗諺,嬰兒晚上大哭,吐奶又拉綠色的屎),一定是「受驚」導致的生理反應,總會催促家長快到廟裡收驚,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孩童「挫青屎」(圖,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與受驚一點關係也沒有,家長反而要注意孩童是出現「急性腹瀉」的症狀,建議不要隨意服用止瀉劑,可觀察腹瀉反應後,再視是否要就醫治療。 食藥署表示,孩童出現腹瀉時,可能會以幾種原因,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沙門氏菌、阿米巴菌感染腸胃道引發的發炎反應,也可能是吃到不潔的食物,或是食物過敏的反應。 腹瀉反應出現時,建議家長可以及時補充水分及預防電解質失衡,避免孩童脫水,但無須特別禁止飲食,除非是伴隨嚴重嘔吐、腹痛、腹脹的情形,才需改吃清淡飲食。 家長同時也可以觀察孩童的糞便,若糞便中有血絲,孩童的狀況也有嚴重脫水的情形,像是小便量減少、眼眶下陷,以及活動力減低或較為躁動、持續腹痛、無法好好入睡,或合併發燒二到三天,應立即就醫。 食藥署表示,孩童出現腹瀉症狀中,不要隨意服用止瀉劑,止瀉劑雖可抑制腸道蠕動緩解症狀,卻可能造成分泌物或糞便累積在腸道而過度膨脹,增加腸穿孔或敗血症的風險,一定要依醫師指示使用。(陳雨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