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近來網路有不少文章,引用國際科學研究打臉地瓜,否認地瓜具抗癌功效,指出其含有的「脫氫表雄酮」(DHEA)成分可能致癌。營養專家認為,國際對地瓜能否抗癌或致癌尚未定論,飲食攝取凡是極大量對身體皆是負擔,均衡適量飲食、注意烹調方法,地瓜營養價值仍高。 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副院長謝榮鴻說,脫氫表雄酮人體也會自行製造,是協助人類轉化男、女性荷爾蒙的中間產物,其製造巔峰於30至40歲後開始下降,市面上才陸續出現相關營養補充品。不過,美國食藥署在1990年代時,認為脫氫表雄酮缺乏足夠安全證據,不鼓勵業者使用,此類產品陸續下架。 但到底地瓜是否含有脫氫表雄酮成分?謝榮鴻認為,食品攝取必須達一定濃度或標準,才能達到任何健康或非健康的功效;即使地瓜含有脫氫表雄酮成分也十分微量,每日食用20、50根地瓜也吃不進如此多量。 此外,國際研究尚無明確證據指出,吃地瓜能抗癌或致癌;相對的,地瓜已被證實的營養成分,除能提供相當於米飯,熱量卻較米飯低的澱粉外,也含有較多膳食纖維和維生素A、β-胡蘆蔔素及鉀離子等礦物質。 台北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雯說,飲食可能致癌也與烹調方式有關,地瓜因含有大量的澱粉,若是經過油炸等高溫烹調的方式,容易產生「丙烯醯胺」等致癌物質,看到烤焦的地瓜皮應剝去後再食用,平時也能以蒸、煮方式料理。 不過,部分民眾認為,地瓜高溫烹調之後會流失營養素,變得不營養。夏子雯說明,食物經高溫烹調雖會流失部分營養素,但這些多為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群或C,但鈣、鎂、鉀等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依然會保留,地瓜只要不生吃都可,因未煮熟的地瓜會抑制消化吸收,讓腸胃吸收變慢,必須高溫破壞其含有的酵素抑制劑。 謝榮鴻說,地瓜含有的熱量雖較米飯少,但三餐將地瓜當主食減重,在其仍具有一定熱量的前提下,減重未必能達到效果,建議以代換方式適量取代米飯。夏子雯提醒,若以地瓜當早餐的主食,建議能再搭配無糖豆漿或水煮蛋,兼顧蛋白質攝取。(黃安琪) 營養專家指出,均衡適量攝取、注意烹調方法,地瓜營養價值仍高。(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如何 聰明吃地瓜 1.可適量代換、取代米飯攝取,增加膳食纖維 2.地瓜仍具一定熱量,不建議餐餐當主食減重 3.地瓜可當點心,但注意一日總熱量避免額外攝取反發胖 4.烤地瓜避免烤焦或烤得時間過長 5.可蒸煮食用,避免燒烤過焦 6.地瓜洗淨帶皮吃,增添膳食纖維和植化素 7.白天或晚上皆可吃地瓜 8.地瓜當早餐,建議搭配無糖豆漿、水煮蛋等蛋白質食物 資料來源╱ 謝榮鴻、夏子雯 美編王衍智╱ 製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