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我的經驗 ●我被十二指腸潰瘍所苦,卻也靠它獲得不少工作成就。這要從我13歲時說起。 我的年代有初中聯考,所以當時胃痛,以為是讀書升學壓力大。但胃痛逐漸加劇,晚上常悶痛,睡覺也痛醒,阿嬤看不過去,帶我到處求醫。 以為膽結石 吞雞蛋羨煞手足 尋訪「名醫」,大家都不知我是什麼病,有位醫師懷疑我有「膽結石」,請我做檢查。當時照X光前,除了要吃藥,還要吞一顆生雞蛋,膽結石才照得出來。因雞蛋珍貴,家中兄弟姊妹聽聞我要吃蛋做檢查,很羨慕我,哈。 當然,檢查結果沒有膽結石,現在回想,小孩怎麼會有膽結石呢?又開始尋醫,直到在診所看到有位曾在台大醫院當內科主任的翁醫師,說我是十二指腸潰瘍。那年代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只有制酸劑,讓我不舒服就吃,不過真的有效。 雖然症狀改善,但無法治癒,我考上建中後,立下志願當醫師,希望能治好自己的病,後來也順利考取台大醫學系。期間依然每個月去找翁醫師拿藥。 立志當醫師 卻難醫自己的病 我大六時胃痛得更厲害。時任台大腸胃科主任的王德宏教授首次將胃鏡引進台灣,我自願讓他幫我做。我問:「做胃鏡聽說很難受?」他說:「相信我」。 當時沒麻醉,胃鏡一插進去,「是我有史以來最痛苦的檢查,痛死啦!」因為側躺檢查,我不斷吐口水,肩膀、頭髮都是唾液,教授還稱讚「做得很好」。但這次檢查,診斷出我十二指腸潰瘍且變形得很厲害,無法服兵役。 所以,我在台大當內科住院醫師時,就決定跟著王德宏教授學內視鏡,後來去美國國家衛生院做研究員時,也是專門進行消化性潰瘍研究。但我的病依舊沒好。 在美國工作第三個月,某天我大便黑黑的,吃了最新的胃藥就去上班,卻開始冒冷汗、心跳加劇,忍不住趴一下,後來竟然休克。幸好工作地點就是醫院,同事趕緊把我送去加護病房急救室,醫院檢查發現我血紅素數值剩6,但正常男性應是15。 當時,我接受第二次胃鏡檢查,由同事協助進行。但他們是研究機構醫師,做胃鏡功力不好。當口含胃鏡、很不舒服的我藉著電視螢幕,都能看清楚出血位置,不斷比手畫腳,他們卻「看不到」,令我氣結。 回台後也發生幾次小出血,那時我已升上副教授,有學生知道我的病,笑我當腸胃科醫師,卻沒把自己的病治好。 1982年,澳洲科學家發現,99%的十二指腸潰瘍都和幽門螺旋桿菌有關,使用抗生素可把細菌消滅,讓潰瘍癒合,且不復發。十二指腸潰瘍困擾我20多年,對於研究結果,我不怎麼相信,但學生們鼓勵我試試。 效法神農氏 抗生素治好了我 因此,我把自己當「神農氏」,試著一天吃七顆藥,裡面就有五顆抗生素,連續吃四周。因藥含鉍劑,會使糞便變黑,起初我覺得沒效,但療程結束後,等了一年都沒再胃痛,至今20年沒復發,幽門螺旋桿菌的偉大發現,救了我一命!我也把這治療方式,運用在病人身上,「幾乎沒人治療失敗」。 治好幽門桿菌可防癌 我將台灣的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和流行病學發表論文,登上國際期刊。隨醫療進步,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愈來愈簡單,只要一周就能治癒,且根除可防癌。2015年,我獲「亞太消化醫學會馬歇爾及華倫胃腸學獎章」,是最高榮譽之一。 多年後回想,自己一開始不懂生了什麼病,不敢吃辣、不喝咖啡,盡量不讓自己太緊張,但痛了20多年都沒好,最後才知道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口述/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林肇堂 整理/記者鄧桂芬) 輔大醫學院院長林肇堂年輕時開始患有十二指腸潰瘍,後來當醫師後,自己從幽門螺旋桿菌下手,治癒多年的宿疾。(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