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現代醫學進步,但結核病患者仍然為數眾多,是公衛重要課題,但醫師指出,近年發現有不少患者其實是被「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雖然症狀類似肺結核,但治療的方法卻不同,值得關注。 台灣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黃維立表示,研究愈來愈重視非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研究也顯示被診斷出來的患者愈來愈多,由於與肺結核患者的症狀類似,過去檢驗技術還不夠成熟時,可能不少被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患者被當成結核患者,以至於投藥的效果不佳。 所幸非結核分枝桿菌不會像是肺結核會透過飛沫傳染給別人,前者不會人傳人,也是它比較不受公衛體系重視的原因之一。 台南市郭綜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謝武峰則表示,目前對於疑似病患已可以確定是否感染結核菌或其他,誤判為肺結核的機會降低。 黃維立表示,非結核分枝桿菌存在於大自然環境中,過去認為人體並不會被感染,只有像是愛滋病患者,或是老菸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免疫力差或肺部不好的人才會被感染,但是在臨床上也有許多健康的年輕人被感染。 像是一名31歲男性因為長期咳嗽就醫,肺部X光檢查顯示肺部有病變,一開始以為是肺結核,後來檢驗確定感染非結核分枝桿菌,因為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接受胸部手術切除部分肺臟,目前情況好轉仍在追蹤治療中。 (修瑞瑩) 被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症狀與肺結核相類似。(記者修瑞瑩╱翻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