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外科醫師李定穎說,甲狀腺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近年來,發生率逐步攀升,約1萬人中就有一至二人可能罹患甲狀腺癌,甲狀腺癌惡性程度較低,若早期發現,接受正確的治療,治癒率是相當高的。 特別的是,近十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增加數倍,李定穎解釋,不是疾病的發生率增加,而是影像診斷技術進步,連比較小的甲狀腺腫瘤都可以提早發現。 事實上,甲狀腺癌初期通常不容易發現,症狀也不明顯,有些甚至終其一生都不知道。除非已壓迫到呼吸道,侵犯到喉返神經,造成聲音沙啞,甚至壓迫到食道導致吞嚥困難時,民眾才會就醫。 甲狀腺癌分為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淋巴瘤和分化不良癌,其中以乳突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濾泡癌,其他的癌則較少。 李定穎說明,臨床上常遇到的個案大部分是乳突癌,做完甲狀腺全切除術後,放射性碘治療對乳突癌及濾泡癌等分化較好的腫瘤較有效;未分化型是甲狀腺癌最嚴重的甲狀腺癌類型,好發於70歲以上的長者,是難以治療且存活率差的病,但機率也是最小的。 現今針對甲狀腺癌,主要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如果病情很輕微,是微小癌,無淋巴轉移,單側甲狀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即可,大多以甲狀腺全切除手術為主,優點為對側復發的機率較低,且比較容易追蹤,但全切的缺點是終身要服用甲狀腺素。 抽血追蹤 完全切除防復發 對此,李定穎說,後續追蹤以抽血為主,檢查血中甲狀腺功能及甲狀腺球蛋白濃度(Thyroglobulin, Tg),只要復發就會升高。患者若採取單側甲狀腺切除,一邊留有甲狀腺,未來在追蹤時,較難分辨是自主分泌還是癌細胞復發。 李定穎建議,手術後的保健以低碘飲食為主,盡量少攝取海菜、海帶類、蛋黃等含碘多的食物,才能充分發揮治療效果。 (郭政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