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開放性動脈導管」不易察覺 ●一名52歲張姓婦人半年前喝了三分之一杯鐵觀音奶茶,突然心臟「砰!砰!」狂跳,「一分鐘狂跳120幾下」,赴醫檢查確診是先天性心臟病「開放性動脈導管」,經手術治療後,張姓婦人回復活潑樂觀的模樣,直說「活著真好!」 台灣亞大醫院小兒心臟科、心臟內科及心臟外科醫療團隊檢查後,診斷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立即安排心導管手術,放置「安普拉茲關閉器」,張姓婦人術後不適症狀獲緩解,可以和家人談笑風生,開心表示:「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說明,胎兒會透過主動脈與肺動脈間相通的動脈導管進行體循環,直到新生兒出生後吸第一口氣,肺部會瞬間擴張,開始肺循環,動脈導管會逐漸失去作用而慢慢關閉,但若動脈導管未完全關閉,仍有血液流通時,即為開放性動脈導管,一旦通過導管的血量過多,會使心臟負荷量大,出現心悸、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 劉殷佐指出,成人對於開放性動脈導管承受度較高,往往不易察覺,但隨著年齡漸長,加上中老年陸續出現的慢性病,會加重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研判應是紅茶飲料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誘發心悸、胸悶等症狀。(趙容萱) 開放性動脈導管,即動脈導管未完全關閉,一旦通過導管的血量過多,易出現心悸、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圖:亞大醫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