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缺乏爬山涉水經驗,跟風參與戶外活動可要提前作好防疫功課。一名29歲粉領族日前至南亞國家度假,赴當地聖山夜行時僅穿著九分褲、未噴防蚊液,待太陽升起才看見腳踝兩處疑遭蜱蟲叮咬,一巴掌拍下。但後續幾天,傷口局部發熱,起的水泡也愈長愈大,後來還在潛水時碰到尖銳岩石,腿部與水泡遭畫破流血,拖至回國後才就醫,所幸診斷並無大礙。 「一旦發現遭蟲類叮咬,千萬別一巴掌打死牠們」,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說明,許多蟲類帶有細菌,打死後恐沾至更多處、造成更大範圍的感染,因此取而代之地,應以工具夾起,再對傷口作緊急處理。 他說,若創傷未即時處理,傷口上的細菌將定植、並侵入人體組織,釀成感染,因此,參加戶外活動應先準備一袋緊急救護包,裡頭至少應包含沖洗傷口的生理食鹽水、消毒用的酒精、優碘或紅藥水,以及紗布、繃帶、OK繃等。 當創傷發生時,若傷口不嚴重,清潔消毒後不用蓋上紗布或繃帶,否則吸水後的紗布更易使細菌孳生,取而代之地,應每兩個小時以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持續洗去表皮上的細菌。 傷口若起水泡別擠破,王任賢說,水泡是最好的敷料,水泡的覆蓋能使底下的表皮生長得更好。感染的症狀不會立即出現,創傷後續幾天應觀察是否有疼痛加劇、腫塊或搔癢範圍變大、起疹、發燒等,這些現象可能是全身性的感染,此時應立即就醫。 王任賢提醒,在山林中可能遭遇蚊蟲與蛇類,因此最好噴防蚊液,並穿著長袖長褲,長褲也最好紮進長統襪或長統靴內,避免這類生物爬進褲管叮咬。土壤則可能有恙蟎,因此在戶外草地盡量別席地而坐。 不少人安排暑期到東南亞國家旅遊,很容易感染登革熱、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退伍軍人病、桿菌性痢疾及傷寒。 專家表示,旅遊時應作好防蚊工作。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多來自越南與泰國,生食貝類或生菜沙拉容易染病。退伍軍人病的發生與旅館水塔衛生程度有關,較難防範。桿菌性痢疾與傷寒在東南亞與南亞都有出現病例,在水源不潔的地方旅遊、未勤洗手都容易遭感染。(羅真) 旅遊健康包 旅遊健康包 抗菌濕紙巾、乾洗手、口罩 防蚊用品 含DEET的人體用防蚊液、防蚊乳 個人固定服用的藥物 如慢性疾病、氣喘藥、抗過敏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