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雖然寶寶無法用言語說出自己身體不適,但便便卻可以成為寶寶的最佳代言人。醫師提醒,新手爸媽如發現寶寶大便顏色出現淡黃色或偏淺色、出生第14天黃疸持續不退就要提高警覺,這些都是膽道閉鎖的典型警訊,應盡速就醫進行肝膽病血液檢測。 台灣台大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張美惠表示,膽道閉鎖是一種新生兒漸進性膽道病變,造成肝外膽管管腔封閉,大便會呈現灰白或淡黃色。膽道連結肝臟與十二指腸,是運送膽汁通道,如膽道不通,膽汁無法排出,滯留在肝臟所產生的毒性60天左右會使肝纖維化、硬化,未接受治療者多數在兩歲前死亡,是兒童肝病死亡與換肝第一大原因。 台灣每年約有30至40名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致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目前研判可能是先天性異常或感染及發炎所造成。 除觀察糞便顏色,「黃疸」也是辨識指標,一般而言,黃疸在寶寶身上相當常見,出生後第二、三天出現,第四、五天達到高峰,約兩周消失。但張美惠提及,哺餵母乳會造成母乳性黃疸,約須兩到三個月後才會消退,膽道閉鎖寶寶常被誤認為母乳性黃疸而延誤就醫,為避免憾事發生,家長若發現寶寶出生第14天黃疸持續不退,就應至醫院做肝膽病血液檢測。 若能早期篩檢出罹患膽道閉鎖,並於60天內接受葛西手術,降低日後造成肝硬化的機率,個案10年存活率可高達73%。張美惠說,家長可借助兒童健康手冊中的九色嬰兒大便辨識卡(1-6號為不正常,7-9號為正常,若顏色非1-9號仍視為不正常),將寶寶的便便及九色卡放在日光或白色燈光下比對,便便呈現黃色或綠色才是正常。(陳婕翎) 九色嬰兒大便辨識卡,1-6號為不正常,7-9號為正常,若顏色非1-9號仍視為不正常。(圖:台灣國健署提供) 新手爸媽如發現寶寶大便顏色出現淡黃色或偏淺色、出生第14天黃疸持續不退就要提高警覺,這些是膽道閉鎖的典型警訊。(圖:台灣國健署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