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許多人不吃澱粉類食物,但吃下一堆含糖飲料和甜點,雖攝取碳水化合物,但空有熱量卻幾乎沒有任何營養,且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台灣衛福部最近公告「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修訂草案」,參考其他國家經驗,首度完整訂出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希望民眾健康意識與國際接軌。 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林莉茹表示,台灣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修訂草案規定,1至70歲以上碳水化合物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30公克,懷孕婦女建議攝取量為175公克,哺乳婦女建議攝取量為210公克。對成年男女而言,每天約需二至三碗米飯才能攝取足夠分量。 另外,膳食纖維多包含在全榖雜糧、蔬果中,建議量至少須達每日20公克,但台灣人膳食纖維也攝取不足。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膳食纖維是一種無法被人體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但具有調節血糖、降低膽固醇及預防大腸癌與肥胖等作用。 據衛福部國健署「2013年至2016年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台灣人平均醣類攝取量占總熱量44.8%至59.5%,雖符合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但各年齡層民眾熱量來源逐漸被脂肪及蛋白質取代,碳水化合物比率逐年降低。 許惠玉解釋碳水化合物維持健康的必要性,不但是安全的能量來源,甚至大腦細胞只能藉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但許多民眾怕胖,不吃碳水化合物食品,尤其40歲以下年輕世代,攝取量偏低。 調查顯示,各年齡層平均膳食纖維攝取中,男性以45歲到64歲每日平均攝取量最高,約18.2克,女生同樣以45歲到64歲平均攝取最高,為19.1克,皆不足建議攝取量20克。 林莉茹建議,民眾每天的餐點,應有三分之一是未精緻澱粉,如全榖雜糧、堅果類,且要落實三蔬二果,才能達到膳食纖維建議量。(陳婕翎) 許多人不吃澱粉類食物,但吃下一堆含糖飲料和甜點,仍會導致肥胖。(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