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台中市陳姓男子日前到海邊捕獲一隻河豚帶回家料理,去除魚皮、內臟後,將魚肉煮來吃,他原本要將內臟丟棄,突然想到魚肝軟嫩,剛好可給74歲、牙齒不好的父親吃,便把魚肝留下來煮湯,但陳父吃下魚肝後不到10分鐘就出現四肢麻痺、呼吸衰竭等症狀,急送台灣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急救插管,所幸治療及時,住院一周後恢復呼吸功能,並平安出院。 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楊得政表示,常見的河豚種類約30多種,河豚的毒性含量、有毒的部位依不同河豚的種類而定,然而河豚的肝、腸、卵巢、精囊和皮膚通常是最容易含有河豚毒素的地方,而且河豚毒素並不因烹調、高溫消失,最好不要擅自料理,以免中毒。 倘若誤食出現中毒現象,最初是嘴麻,接續就可能造成全身運動神經癱瘓,最後呼吸系統癱瘓衰竭而窒息死亡。這個過程進展十分快速,且河豚毒素目前醫學上沒有解藥,若是處理延誤,病患可能因缺氧而腦部受損,甚至性命不保。(余采瀅) 河豚烹調不慎,容易中毒。(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