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藥師:光敏感藥物造成 嚴重恐致全身皮膚病變 建議做好防曬多補水 ●吃藥可能讓你變得容易曬傷?藥師表示,光敏感藥物會讓皮膚對光變得敏感,經吸收紫外線後引起光毒性,進而造成皮膚出現水泡或脫皮,或出現曬傷或皮膚炎反應,嚴重整可能導致全身性皮膚病變,平時應防曬並多補水,才能預防或降低藥害發生。 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有部分食物會讓原本對陽光不敏感的肌膚,突然變得敏感,例如柑橘、葡萄柚,胡蘿蔔或芹菜類等。 但是除了食物,部分藥物也可能出現光敏感反應,例如抗生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利尿劑或口服A酸等。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這些藥物可能會使皮膚突然變得容易曬傷,或出現發紅、腫痛或皮膚炎症狀。 高雄慈惠醫院藥劑科藥師洪俊彬表示,藥物光敏感反應依臨床特徵,分為光毒性與光過敏性二種。因藥理機轉,讓皮膚對光更敏感,經吸收紫外線後引起光毒性,進而造成皮膚損傷,出現類似嚴重曬傷症狀如水泡、脫皮等。 至於光過敏性,則以皮膚炎為主,與個人免疫反應有關,像是有免疫疾病的特異體質患者,就容易出現光過敏反應,除了引發像曬傷症狀外,甚或可能蔓延到其他未曝曬部位,嚴重者可能導致全身性皮膚病變。 如何預防藥物引起的光敏感反應?洪俊彬建議,若民眾服用易引起光敏感藥物,外出應做好防曬措施,例如穿長袖衣物、戴帽、撐傘等,也可抹防曬品減少紫外線吸收。 此外,民眾也應補充足夠水分,以體重70公斤為例,每天約須補充2000到2500毫升的水,並以300到500毫升的水分次補充較好。 藥害救濟基金會也提醒,民眾過去若曾有光敏感反應病史,應主動告知醫師,以便調整藥品的品項及劑量。若正在服用,則需特別做好防曬措施,並考慮盡量在夜間服用。倘若皮膚出現光敏感反應,也應立即回診就醫。(鄧桂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