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一位65歲女性步履搖晃走入診間,說話結巴,主訴全身疼痛,肢體緊、僵硬且常有不自主抽搐,疼痛部位包括頭、肩頸、背部及四肢大小關節,疼痛時好時壞,而且位置游移。 詢問過去病史,15年前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且曾因腕隧道症候群手術,服用左旋多巴、鎮靜劑、止痛藥及類固醇。觸摸檢查發現,病患脊旁肌僵硬且某些特定點有深壓痛,經X光檢查,頸椎嚴重退化。由於所有神經都必須穿過頸椎及其旁肌肉群,頸椎退化可能導致神經傳導障礙。經以「頸椎硬脊膜外腔」注射神經鬆弛劑及小劑量類固醇,病患疼痛立即緩解,肢體輕鬆,而且步履平穩。回診時困擾已久的結巴、胃食道逆流也改善了。 帕金森氏症是慢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早期症狀為顫抖、肢體僵硬、行動遲緩困難、步態異常,從西元1886年至今依舊原因不明,診斷只仰賴病史及症狀,目前無法經由檢驗方法來確認。 根據解剖結構學理,腦部這中央處理器的訊號必須經過神經傳導至肢體和臟器來完成人體的運作,頸椎是這些神經必須通過的途徑,如果途徑退化造成神經訊號傳遞的障礙,就會造成肢體功能的異常。 當病人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前,務必排除頸椎退化這個原因,因頸椎退化可造成帕金森氏症的任何肢體症狀,可以「頸椎硬脊膜外腔」注射藥物證實及治療處理。 頸椎退化可造成頭痛、頭暈、耳鳴、肩頸僵硬疼痛、四肢及關節的痠麻痛無力及不自主抽搐、步態不穩,甚至是不明的胸痛、胸悶、腹痛等。頸椎退化可經由X光及核磁共振影像檢查證實,但唯有將神經鬆弛劑和小劑量類固醇注射入退化的頸椎使症狀立馬解除,才能確立診斷,「頸椎硬脊膜外腔注射」又是唯一將要藥物注入退化頸椎,活化神經的治療。 (彭之祥╱台灣衛福部屏東醫院疼痛科醫師) 人體所有神經都必須穿過頸椎及其旁肌肉群,頸椎退化可能導致神經傳導障礙,誤診為帕金森氏症。(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