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75歲吳姓男子上個月突然背部劇烈疼痛,原以為是扭傷,先到復健科求診,但效果不佳,腎功能又持續變差,並出現食欲不振、頭昏疲倦等症狀,直到轉至血液腫瘤科安排骨髓穿刺檢查,才發現他罹患了「多發性骨髓瘤」第三期,正透過標靶治療延緩疾病惡化。 台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豊說,「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性癌症的一種,致病原因是體內漿細胞(白血球的一種)出現病變,產生過量同質性抗體,取代能正常對抗外來病原的漿細胞,造成患者免疫力下降;這些多餘的抗體會沉積在腎臟,出現腎功能衰退的現象。 他指出,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骨髓空腔內,當漿細胞瘤蔓延到各處骨頭,骨頭被侵蝕,患者就會出現腰痠背痛的症狀,尤其發生於前胸及背部,因此症狀與老化的特徵相似,常見在骨科或復健科治療無效或轉成骨折就醫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容易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黃文豊說,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此病早期通常不會有症狀,唯有當癌細胞向骨髓外延展時,就會出現腰痠背痛、噁心、嘔吐、四肢麻木等情形。(黃寅) 醫師黃文豊(左)提醒,家中長輩若出現貧血、下背痛、尿液中有泡泡等現象,應盡早就醫,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圖:台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