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非典型的子宮內膜異位,有時外觀像惡性腫瘤,讓人捏把冷汗,甚至可能被誤以為癌症。一名25歲女性長期經痛,並在一次劇痛後就醫,被誤診為惡性腫瘤,並被告知須切除子宮與卵巢,她赴別家醫院確認,結果大翻盤,確診為良性的「瘜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 台灣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表示,「瘜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子宮內膜異位症,只是它非典型,也相當罕見,其腫瘤邊緣呈不規則狀,外觀與惡性腺肉瘤或子宮內膜基質惡性肉瘤相似。 蔡亞倫表示,要鑑別「瘜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惡性腫瘤,需要經過三道程序—首先是影像學檢查,患者須接受陰道超音波檢查,觀察腫瘤質地是否不均、形狀是否不規則、血流是否增多且阻力下降、卵巢囊腫中膈是否變厚等,如有這些情況,惡性腫瘤機率較高,假如合併有腹水,罹癌機率更高。 其次,須抽血檢驗三大腫瘤標記,包括癌抗原125(CA 125)、癌胚抗原(CEA)與癌抗原19-9(CA 19-9),另外,較年輕族群生殖細胞腫瘤盛行率較高,因此醫師可能另外測其他腫瘤標記。 蔡亞倫表示,前述三種腫瘤標記都是醣蛋白類,可能在惡性腫瘤生長過程中被製造出來,但也可能源於體內發炎反應等造成濃度上升,因此若發現數值異常,還不能斷定罹癌,必須經過第三關,也就是取出腫瘤組織,給病理科醫師分析良性或惡性。 蔡亞倫提醒,女性經期骨盆腔疼痛、經痛越來越嚴重、非經期時骨盆腔也痛、性交疼痛等症狀,可能有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或巧克力囊腫,出現上述症狀時,須盡速就醫接受檢查。(羅真) 卵巢癌危險因子 1.單身、未生育過婦女 2.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 3.帶有BRCA1、BRCA2基因患者 4.曾有家族病史 5.抽菸習慣 資料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 製表:陳雨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