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秋日午後,擔任台灣肝病防治基金會與好心肝診所志工的李麗華,回憶起親人因肝病離世紅了眼眶,擦去的,是掉落的淚水,擦不去的,是對親人的想念。 曾是國小美術老師的李麗華,退休逾六年,初期自在愜意,因三個孩子都大了,先生長年越南經商,家庭生活樸實、常遊山玩水。只是閒不下來的她,認為自己還有空檔,應該還能為社會做些事情,因緣際會下接觸志工意願調查後,先後到空大和肝基會當志工。 多位親人 因肝疾離世 為什麼到肝基會當志工,李麗華說:「或許是注定,我許多親人離去都跟肝有關。」她娓娓道出,剛結婚時,最親的三姨就因肝癌過世,婚後不到一年,母親也因肝癌過世。傷心的她在懷孕生大女兒時產檢,才發覺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且已有肝硬化徵狀,擔心有其他病變風險,她與丈夫決定早點做人,在3年內陸續生下老二跟老三。 厄運不只一樁,就像骨牌倒下,十年內她的四姨、姊姊、哥哥都因肝硬化與肝癌離世;然後是她的小舅、大舅、大舅的女兒等,也相繼死於肝癌;三姨的大兒子,也在幾年前發現罹患肝癌,經治療後獲控制,定期追蹤中。 在這過程中,李麗華親身體會面對疾病的驚懼。剛生下小兒子的她,一如往常至長庚醫院回診,醫師為她做腹部超音波後,竟告知「肝臟長瘤」,頓時晴天霹靂,她認為自己可能不久於人世,那一年,她才29歲。 肝臟長瘤 與肝基會結緣 「是母親來召喚我了嗎?可是我還這麼年輕,孩子還這麼小。」難過不已的她在朋友推薦下,來到台大醫院許金川教授的門診。李麗華記憶猶新,她當時泣不成聲,許教授聽她哭訴一小時,耐心安慰,下午就立即安排照超音波,仔細檢查後跟她說:「看來是良性,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她看見曙光。 治療後,長期回診的她跟許金川熟稔。她感念的說:「我們非親非故,他卻視病猶親。」從此她格外注重身體保養與作息。肝基會成立後,她想著:我能夠為這邊做些什麼呢?後來聽基金會助理說需要有人捐贈與整理發票,她隨即加入。她不能久站,不但常常跪在地上整理發票,也號召親友同事一起;更有朋友因她介紹看診而感動,主動提供其開設的停車場放置發票箱。 為了幫助這些人,李麗華退休前幾年,開始到肝基會幫忙,也在好心肝診所成立時加入,擔任周六志工至今已逾十年。「很多教學醫院的健檢很難掛號,我會帶他們去好心肝八樓健檢中心看看,讓專業人員協助。」 當志工、開畫展 退休更忙碌 58歲的李麗華,對抗肝病近30年,談起養生之道,她說就是「正視自己的身體」。她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先走路一小時後,再打一小時太極拳,喜歡繪畫與旅遊的她,曾開過兩次畫展,應肝基會之邀展出畫作,生活規畫除了當志工,就是遊山玩水,清境、武陵、阿里山等地都有她的足跡,下個月還要去泰北賞景。 「退休後更應付出,對社會有所貢獻。」李麗華說,保持開朗的心情,是她做志工的動力,退休後更忙碌的生活,使她充實愉快。青春看似過了一半,但對李麗華來說可不是這樣,熟齡族活出第二青春,她就是最好的證明。(簡浩正) 人生上半場,全力打拚事業,燃燒自己為家人;下半場,身上擔子輕輕一放。從此,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追求尚未完成的事,茶藝、跳舞、開飛機、雕刻……但這些事都需要好的精神狀態與體力,才能讓熟齡族無後顧之憂的燃燒第二青春。 李麗華說,保持開朗的心情,是她做志工的動力。(圖:李麗華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