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麥飛指出,耳機音量過大、高噪音環境、用力擤鼻涕、挖耳朵等日常行為可能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建議大家關注耳朵發出的「求救信號」,一旦發現聽力下降,尤其是突然發生耳聾,及時就醫非常關鍵。 麥飛指出,實際上,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行為可能會損害聽力,他一一列舉並給出「破解之道」。 耳機音量過大 長時間(一年以上)高音量戴耳機可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建議盡量不使用入耳式耳機,使用耳機時音量以不超過總音量的三分之二為宜,盡量減少在噪音環境下使用耳機聽音樂等行為。 高噪音環境 聽力損失與噪聲環境密切相關,建議長期處於高噪音工作環境者做好防護措施,如戴耳塞等。 盡量控制前往酒吧、KTV等音量較大的娛樂場所的時間和次數。 用力擤鼻涕 壓力太大時,可能將鼻咽部的一些分泌物壓到中耳咽鼓管內,誘發中耳炎,也可影響到聽力,擤鼻涕時建議交替鼻孔進行,注意控制力度。 用力拍耳朵 耳膜本身很薄,玩鬧時尤需注意不要拍到耳朵。 挖耳朵 挖耳朵容易損傷鼓膜,不建議自行清潔外耳道,尤其是小朋友。 血壓、血糖控制不力 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一定要進行及時的治療,否則可影響內耳供血,進而影響到聽力。 此外,麥飛特別提醒,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有聽力下降的可能性,定期做聽力檢查也不可忽視。 他建議,1歲以內的寶寶在出生後第3個月、6個月、8個月、12個月時各檢查一次聽力,通常在常規兒童保健時即可完成;1歲以上的孩子每半年進行一次聽力評估,追踪至6歲。如果發現問題,及時送到耳鼻喉科進行聽力診斷。(廣州日報) 年輕人喜歡戴耳機,容易傷及聽力。(Getty Im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