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專家建議這麼做 ●不少長者因退化、慢性病等,總是「藥不離身」,每天用藥10多種,甚至20種。專家表示,很多長者身體不舒服就看醫師,就醫科別太多、領了各種藥,但吃太多藥也有副作用,甚至更加憂鬱,解決之道是請醫師整合、剔除不必要或重複的藥物,調整作息,才能讓身心更健康。 台灣精神科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說,門診觀察,不少高齡者用藥量大,有人反映「吃太多藥很煩」,得評估患者用藥狀況,斟酌減量。台北榮總高齡醫學部主任陳亮恭表示,有些長輩幾乎天天看醫師,遊走不同科別,領了一堆藥,曾遇過患者,一來就把藥攤了一桌子,門診約6、7成的長者反映「吃太多藥」。 賴德仁說,很多老人有焦慮或憂鬱症不自知,覺得這裡痛、那裡痛遊走各科,領了一堆藥卻未對症下藥,甚至自行買成藥,追根究底可能是老人憂鬱,心理影響生理所致。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黃苑婷也表示,久病未癒是很大的壓力源,除了長期服藥未見效而抑鬱,身體功能退化也會導致憂鬱、情緒低落等。 台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徐維謙說,老人重複用藥或藥物交互作用使醫療花費增加、往返醫療院所時間增加,對照顧者及患者都是負擔。 陳亮恭建議,長者不妨找一位信賴的家庭醫師,固定看診,評估用藥,可避免過度領藥。(劉嘉韻、趙容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