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經常胸悶、心悸,甚至不明原因體重增加、腳腫到鞋子都穿不下?當心心衰竭上身,嚴重心衰竭號稱是心臟的癌症,半年存活率僅50%,比主要癌症還要致命。台灣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指出,心衰竭患者需持續健康的生活飲食型態、用藥控制,若藥物改善有限,建議和醫師討論進一步治療。 三高患者 是高危險群 亞東醫院副院長邱冠明形容,如果把人體比喻為一部汽車,心臟就像是引擎,油管等管路就如冠狀動脈等主要血管。當年老心臟功能退化,如同引擎出問題,無法把血液順利打出供應全身,患者出現喘、悶、腫、疲憊、力不從心等症狀,即可能是心衰竭。此時建議,進場維修,找出問題點。 吳彥雯指出,心臟病是老化疾病,三高患者是心衰竭高危險群,尤其三高控制不好易血管硬化,導致急性心肌梗塞或惡性心律不整、腦出血,嚴重可能猝死,就算幸運救活,及時打通阻塞的冠狀動脈,但患者受傷的心肌無法復原,結疤的心肌容易不正常放電,心律不整復發機率高,須持續用藥控制。 除了藥物 可考慮手術 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非藥物或手術治療,例如惡性心律不整的患者除了電燒手術外,植入式心臟去顫器在患者突發心律不整時,可自動偵測並給予電擊刺激,讓心跳回復正常。吳彥雯指出,部分心律不整患者在植入去顫器後,加入亞東醫院遠距醫療服務,定期回傳心律資料,每周有個管師電訪病患,及時監控,甚至協助醫師調整用藥,有效改善生活品質。 另外,植入式心臟同步裝置提供左、右心室不同步收縮的心衰竭患者,另一種治療選擇。吳彥雯表示,正常心臟左、右心室同步收縮,一起將心臟的血打出去,但部分患者兩心室不同步收縮,導致心臟力道互相抵消,植入裝置刺激左、右心室同步收縮,讓心臟更有效率打出血液。臨床也發現,植入同步裝置後,約七成患者心臟功能可進步。 醫材變小 醫師武器變多 邱冠明指出,近20年來在心衰竭患者的治療上,科技進步使植入式醫材小型化,讓醫師多了不少治療武器,以往只能躺在床上等待換心的嚴重心衰竭患者,都有小型左心室輔助器,可做為等候換心的銜接式治療,成為患者延命的治療選項。 不過,臨床上仍常見患者因恐懼外科手術或排斥植入醫材,往往只願意接受單一治療方法。 他建議患者,若希望提升治療效果或想尋求不同的治療選擇,可接受第二意見或第三意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找到與心臟病共處的最佳解方。(吳佩蓉) 心衰竭患者日常保健 1. 注意健康飲食,少油少 鹽,適度運動 2. 每天量體重,若有腳腫 或不明體重增加應當心 3. 規律用藥,尤其三高患 者一定要按時服藥控制 4. 監測血壓、血糖和心律 紀錄,回診提供醫師 經常胸悶、心悸,當心心衰竭上身。(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