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一份針對台灣300位癌友所做的「癌友飲食認知調查」發現,癌友隨著年齡愈大,對於營養的掌握度愈低,其中31-40歲患者有22.7%會特別留意挑選食物食材,但61-70歲患者僅11.8%會注重飲食。 另外,高達83%癌友認為營養飲食攝取困難,包括沒有食慾、味覺產生改變、噁心想吐導致難以進食等,因為「沒胃口、吃不下」,也讓癌友營養攝取不卒,使得癌症治療打折扣。 分析衛福部2017年台灣人十大死因統計發現,相較前一年癌症死亡率上升0.4%。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引述海外研究調查指出,癌症死亡率不全然來自疾病本身,其中有20%的患者死於營養缺乏。 臨床發現許多癌病患者都有營養失調的問題,進而被迫中止治療或得降低用藥劑量,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癌症病人維持良好營養相當重要,必須從食材的選擇著手。 資深癌病護理師王品喬表示,臨床常觀察到癌症患者反應「吃不下、沒胃口」,但也有人說「每天都認真吃」卻無法獲取營養,這是因為癌友可能沒吃對。 例如「每天都吃很飽」,但進一步發現,患者吃的都是米飯、麵類等碳水化合物,其實抗癌首重白血球提升,要增加白血球,就必須多攝取蛋白質。尤其在化療之後,補充優質蛋白質例如魚類,就是相當重要的營養來源,可以協助修補細胞及黏膜,並提升免疫力,有助降低在治療期間感染的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