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孩子換牙階段常會遇到牙齒阻生,影響後續咬合、美觀等後遺症,醫師建議,例行性評估有助於降低牙齒阻生帶來的影響,更要把握6至12歲黃金治療時機。 台灣柳營奇美醫院牙醫部齒顎矯正科醫師王崇歷說, 現今牙齒矯正已很普遍,短則1年半,長甚至3年,且以牙齒仍在發育的青少年較為常見,也容易處理,一般而言,在醫院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牙齒阻生,亦即牙齒長不出來無法萌發到正常位置。 王崇歷表示,所謂牙齒阻生,簡單說就是牙齒生長過程有障礙,常見於乳牙換牙時期,此階段是最佳的評估以及診斷時機,一般是從6歲起第一大臼齒開始萌發,一直到12歲左右最後一顆乳牙脫落後。 一般孩童時期常見的阻生齒有上顎的犬齒、正中門齒、以及下顎第二小臼齒。當遇到牙齒阻生卻沒有及時治療就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像是相鄰牙齒因清不乾淨而蛀牙、阻生齒導致相鄰牙根吸收,甚至是牙周問題等。 王崇歷建議病人盡早發現盡早處理。但由於牙齒發育時間不同,處理時機點也就不同,例如正中門齒較早,約莫7至8歲可以評估;上顎犬齒適合9歲過後評估;第二小臼齒則是到了換牙晚期11至12歲時評估。王崇歷說,如果牙齒萌發有異常或者缺失太久,就應該帶到醫院找齒顎矯正專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及評估。(謝進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