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根據研究報告,全球有6億學齡前兒童患有貧血症,其中過半是由缺鐵所引起;研究報告也顯示,近兩成的一歲以下嬰幼兒缺鐵或有缺鐵性貧血,維生素D攝取也不足,恐影響嬰幼兒成長與認知。 營養師建議,孕婦在懷孕後期應特別加強鐵質與維生素的攝取外,飲食上也須均衡,日後哺乳的營養素才足夠。四到六個月大以上嬰幼兒,則可添加嬰兒米粉、蛋黃等副食品,或考慮以口服滴劑來補充鐵質,紫外線照射與木耳牛奶等飲食,則可補充維生素D。 台灣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蔡一賢表示,孕婦與嬰兒特需注意鐵質攝取,因鐵有助嬰兒的腦神經發育,雖母乳中的鐵含量,與配方奶差不多,但吸收力卻優於奶粉,因此新生兒媽媽若能母乳哺乳至少一年,對小寶寶的成長、抵抗力打底有極大助益。 蔡一賢說,成年女性多容易缺鐵,進入適孕期時就得多攝取鐵質外,懷孕後期應特別加強鐵質攝取,可高於孕前兩倍;而哺乳中的母親亦同,嬰兒可透過母乳吸收鐵質。蔡一賢表示,新生嬰幼兒應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至四到六個月大,也不建議使用配方奶。而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新生嬰幼兒至3歲前,每天需給予10微克,即400IU維生素D;鐵質部分,0到六個月大嬰幼兒每日需七毫克、七個月以上至9歲則為每日10毫克。蔡一賢說,不足部分或每日餵食嬰幼兒配方奶或奶粉少於1000毫升者,可透過口服滴劑補充至1歲;1歲以上則可透過食物攝取來加強。 此外,嬰幼兒也可透過曬太陽與飲食來獲得維生素D。(簡浩正) 營養師表示,孕婦與嬰兒需要注意鐵質攝取,因鐵有助嬰兒的腦神經發育。(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