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夏天吃冰的人多,中醫建議吃冰消暑三招 「辨識體質、吃對時間、慢慢吃」。台灣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王嘉涵提醒,吃冰消暑要注意時間與品類,不只吃冰,寒涼食物也應適量,慢慢吃較得宜。 王嘉涵表示,中醫陰陽平衡理論,人體陽氣從夏至開始逐漸衰退,寒性體質的人吃過量寒涼食物,會因為陰陽失衡影響五臟六腑運行,可能產生腸胃不適、腹瀉症狀。 王嘉涵說明,寒性或熱性體質可從身體表現判斷:熱性體質的人常會有大汗、口乾舌燥、便秘等表現;寒性體質者則常見四肢冰冷、胃口差、夜尿多。他指出,寒性體質的人,想吃剉冰、涼拌等中醫醫理歸類的「寒涼」食物,應選在陽氣旺盛的白天食用,尤其吃冰最佳時機是正午到下午3時,最好是飯後一小時再吃,避免冷熱食物交錯刺激腸胃;也不建議空腹食用,以免影響脾胃消化。 「冰品選擇及吃的方式要講究。」王嘉涵醫師說明,寒性體質的人,建議選擇融化較慢的冰品,如雪糕、聖代等,而且要慢慢吃,適度把握體內溫度平衡時間讓身體適應。王嘉涵也提醒,冰品最好少加煉乳或果醬等甜膩食物,因為熱性體質的人易生痰濕,使身體水分黏稠,排便或流汗更黏膩。 王嘉涵建議,不管寒性或熱性體質,消暑食品都要適量食用,冰品之外,常見的「溫熱」水果類如荔枝、芒果等,糖分及熱量都很高,吃多易上火,加重口破、流鼻血、便秘,熱性體質的人不要多吃。 (游振昇) 體質吃冰建議 寒性體質 體質判斷: 四肢冰冷、胃口差、夜尿多 吃冰建議: 1.白天,陽氣最旺的中午至下 午3時 2.細心品嘗慢慢吃, 讓身體適應 3.首選不易融 化冰品,如 雪糕、聖 代等 熱性體質 體質判斷: 大汗、口乾舌燥、便秘等 吃冰建議: 少加煉乳或果醬等甜膩食 物 一般建議 1.切忌空腹 吃 2.飯後一小 時吃,避免 冷熱交錯而 腸胃不適 3.適量即可 資料來源、圖:台中慈濟醫院(美編吳岱穎/製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