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炎炎夏日到來,熱傷害事件頻傳,許多民眾會「刮痧」緩解不適,但不少人刮痧後皮膚紅腫超過一周,且有刺痛感,中醫師表示,一般來說中暑、肩頸痠痛、疲倦都可透過刮痧來緩解,但民眾自行刮痧時要特別注意控制力道,以免沒有緩解症狀反而刮傷皮膚,建議第一次操作還是要到醫院向醫師諮詢,刮痧後也應避免直接吹風、洗冷水澡。 中醫大新竹附醫中醫科主治醫師沈俐伶表示,刮痧時,皮膚會刮出紫紅色的皮下出血點或瘀血斑,這就是所謂的「出痧」,是皮膚的微血管擴張、皮下充血。有研究測量局部微循環,發現刮痧後循環可提升4倍,增加散熱功能,因此常用在治療中暑、頭痛、失眠、肌肉痠痛、疲倦等。另外,因微血管的破裂,有可能刺激到免疫反應,所以輕微的感冒也可以用刮痧緩解症狀。 沈俐伶指出,有些人刮痧會刮到顏色非常深,但事實上,顏色深淺與症狀緩解並無絕對關聯性,若症狀不嚴重,刮痧只有局部稍紅,也能增加局部循環,症狀緩解就可停止操作。顏色過紅或過深有時其實只是讓過多皮膚的微血管破裂,或是增加皮膚損傷的風險。而刮痧一般選在肌肉面積比較大片的部位,如肩頸、背部,但會盡量避開骨頭。 許多民眾會隨手拿湯匙、梳子刮痧,但醫師說,刮痧最怕不知道控制力道,使皮膚過度刺激傷害,或刮的位置剛好是重要血管通過的位置,有時在皮膚表面摸到硬塊以為是筋結拼命刮,卻沒有分辨是否是淋巴結或是腫瘤,延誤就醫。建議民眾身體不適時還是先求診,順便向醫師學習正確刮痧方式。 沈俐伶也提醒,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刮痧,如1歲以下幼童、孕婦、年老體虛者、空腹或剛吃飽的人、糖尿病、心臟病患者、凝血功能不正常患者等就不適合。另外,刮痧後如同剛泡完溫泉,應避免冰冷寒涼飲食、直接吹風吹冷氣,及洗冷水澡。(陳斯穎) 炎炎夏日到來,熱傷害事件頻傳,許多民眾會「刮痧」緩解不適。(記者陳斯穎/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