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就讀大班的風間(化名)過去聰明活潑,但母親覺得他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且學習成效不如預期,因此帶往就醫諮詢專家。臨床心理師一問發現,年僅六歲的風間除了上學以外,每周有四天要上讀經班,在家也要背誦練習。 風間的母親盼兒子多讀書,只要風間對身邊事物發出好奇讚嘆,母親往往會見機提醒「你要查書啊」。這些對孩子過高的期待、超齡的學習安排,都是孩子感到壓力、自信降低,進而降低學習動機的因素。 鼓勵稱讚 助大腦分泌多巴胺台北國泰醫院小兒科臨床心理師賴晶瑩說,當人做一件事被肯定與獎勵,或是達到自己的目標,大腦會分泌較多的多巴胺使人感到愉悅,並強化此行為的神經迴路,而比較會重複該行為;而當人做一件事被責罰、感到恐懼,多巴胺分泌則可能失調,未來也傾向抗拒作這件事。 以風間為例,原來他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但母親並未同理他好奇、驚訝的感覺,也無讚美他的動機,而只叫他查書,雖然不是責罵,但相當於告訴他「你知識不足,你學習不夠,你要更努力才行」,無形的否定與壓力,可能使孩子日後對周邊事物越來越缺乏興趣。賴晶瑩說,孩子的學習動機降低的因素還有很多,像是努力沒有被看見、被過度苛求而感到總是無法達標、在校遇到人際挫折而提升壓力荷爾蒙並影響學習力等。 親子關係 有賴良好溝通無論是找到影響孩子學習動機的因素,或是陪伴改變學習困境,都仰賴親子間良好的溝通。賴晶瑩說,要維持好的親子關係,家長至少可注意三件事。 第一,平時孩子犯錯時盡量別大驚小怪,否則可能讓孩子遇到挫折不敢開口。 第二,生活空間可簡單作功能區隔,像是用餐空間就不談太嚴肅的事,以讓孩子預期餐桌上能安心吃飯、客廳沙發能好好聊天。 第三,家長可示範描述負面情緒,讓孩子知道,當負面情緒來襲,原來可以這樣談,別急著幫孩子找解決的方法。(羅真) 當孩子的學習動機低落,家長應藉由觀察或聊天,找到原因對症下藥。(網路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