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過去只能進行手術、安裝人工關節來治療的退化性關節炎,現可望運用幹細胞治療來改善。 中華民國臨床非侵襲癌治療研究學會理事長陳德福說,針對幹細胞治療膝部退化性關節炎,無論採用不同來源的自體或異體幹細胞,經體外增生到足夠數量後再注射到膝關節內,都已發表人體臨床試驗及相關動物實驗研究成果論文。 骨關節炎 有年輕化趨勢陳德福表示,人體關節的軟骨若使用過度,容易導致磨損、變形甚至退化,因此骨關節炎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病變。而退化性關節炎中,又以膝關節炎最為普遍。現代人因飲食不均衡容易肥胖、錯誤的運動姿勢及遺傳等因素,骨關節炎的患者呈現年輕化趨勢。 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變形等,早期的病徵表現為提重物、下蹲、上樓或下樓時膝關節感到疼痛。 陳德福指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式多為使用藥物和保健品緩解症狀,效果並不明顯;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全關節置換手術後恢復時間逐漸縮短、但手術風險仍在,且植入物壽命只有15-20年;用自體軟骨修復或脂肪幹細胞治療需要進行兩次手術,組織結構的耐受力又十分有限,也容易造成其他部位的損傷與風險。關節「增生療法」局部注射,是近期坊間較受歡迎的治療方式。 關節炎上門 怎一痛字了得陳德福解釋,正常的膝關節有一層薄薄的軟骨,軟骨就像骨頭與骨頭間的「潤滑劑」,如果沒有它的保護,走路時骨頭就會相互擦磨,由於骨膜上神經和血管豐富,所以退化性關節炎發病時,患者會非常疼痛。另一方面,關節腫脹也會來自積液,不論是在關節腔或是滑液囊裡。 滑液囊是負責產生關節潤滑液與提供關節軟骨細胞相關營養與代謝必要物質,然而若在發炎初期沒有及早降低此處產生的發炎物質,一旦進入惡性循環,導致關節內的軟骨組織損傷,而軟骨一旦受損,幾乎沒有再生能力。所幸,拜現代再生醫療進步之賜,軟骨移植或幹細胞關節注射等治療,可以提供另一個關節軟骨再生的機會。 治療加運動 讓關節撐更久陳德福說,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使嚴重受損的膝關節軟骨「長回來」,患者應聽從醫囑積極治療,並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與適合的「運動訓練」。 幹細胞治療是再生醫學最新療法,由患者自體組織提取幹細胞,待增生到足夠的數量,移植到關節軟骨。陳德福指出,間質幹細胞在體外培養時,具有增殖成軟骨細胞的能力,所以運用間質幹細胞治療軟骨損傷不僅效果好,還能讓關節撐更久。(許玉娟) 許多長者為退化性關節炎所苦,而近年退化性關節炎更有年輕化趨勢。(記者許玉娟/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