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阿茲海默症人口持續攀升,學界積極設法尋找預防關鍵。台灣一項針對近2萬5000位長者的病例對照研究顯示,居住在遊樂場和運動場人均面積較高的鄉鎮,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顯著減少3%;居住在社區活動中心人均數量較高的鄉村鄉鎮區域,罹病風險更顯著減少11%。 研究團隊自全台灣健康保險資料庫找出1萬2401名65歲以上新發生阿茲海默症個案,另找年齡與性別比例一樣的同等人數作為對照組;接著利用政府部門統計資料、與地理資訊系統算出全台各鄉鎮的公園綠地、廣場、遊樂場、運動場所與社區活動中心密度,以及獨居長者密度高、文盲長者比例高與家庭年收入低的區域,最後檢視這些條件與罹病的關聯性。 結果發現,整體而言,居住在遊樂場與運動場所人均面積較高區域的老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顯著減少3%,而居住在獨居長者比率密度高地區的人則顯著增加5%。進一步看城鄉差異,在鄉村地區,居住遊樂場與運動場所人均面積較高的鄉鎮者罹病風險顯著減少3%,居住在社區活動中心人均數量較高的鄉鎮者更顯著減少11%,而居住在獨居長者比率高區域的人則顯著增加11%。不過,這些因子對都市老人無明顯影響。 台灣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成員劉芷菁表示,居家附近可從事體能運動、社交互動的場域多,會提升人們參與這些活動的機會,而這些活動有助刺激腦部血流、強化認知儲備、促進身心健康,進而有助預防或延緩阿茲海默症。相對地,這些資源密度較低的地區,特別是交通不便的鄉鎮地區,民眾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可能因此提升。 台灣一項研究顯示,居住在遊樂場和運動場人均面積較高的鄉鎮,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顯著降低。(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