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75歲的楊奶奶在先生半年前去世後,和兒子一家三口住在同棟不同樓層的社區大樓,平日幫忙照顧孫子,也天天煮好晚餐,等兒子媳婦下班一起吃飯。初期雖一同用餐,後來兒子卻常常接了孫子就走,假日自己出遊,讓奶奶獨自一人在家。 一個月前,楊奶奶出現心悸、喘不過氣的症狀,至心臟科就診卻找不出原因,後來更失眠、食欲不振,不時對人抱怨「自己只是被利用」、「都沒人要理我」,脾氣更是暴躁。兒子帶她到精神科診所求助,經確診罹患「銀髮族孤獨症候群」。 收治楊奶奶的台北三總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楊聰財表示,台灣邁入高齡社會,目前有三成銀髮族獨居或僅有老夫妻同住,現代家庭結構改變,不少銀髮族必須面臨子女離家的孤獨感,若加上伴侶去世、疾病纏身等,沒有家人陪伴關懷或自己的社交生活,容易引發孤獨症候群。 楊聰財說,銀髮族孤獨症候群常見症狀包含憂鬱、焦慮、睡眠障礙,也可能會出現自傷、傷人行為;據臨床研究顯示,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下,大腦也會分泌過多壓力荷爾蒙,抑制免疫系統作用,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或失智症的機率。 而在治療上,楊聰財說,先以藥物治療改善憂鬱、失眠等症狀,後續則採取認知行為治療,舒緩患者負面情緒。他也建議銀髮、熟齡族應找到生活目標、培養興趣,如參與社區活動、進修課程,結交同好朋友等,增進正向互動關係。(簡浩正) 研究顯示,血液中反式脂肪含量高者,罹失智症機率高。(歐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