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愛乾淨一直被認為是好習慣,很多人平時喜歡頻繁地去清潔身體,每天掏耳朵、摳鼻子、洗臉、刷牙……可是有時候,「愛乾淨」反而可能成為疾病誘因,甚至讓疾病久治不癒。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微博指出,常掏耳朵易誘發炎症;常摳鼻子會破壞鼻腔內的黏膜;常洗臉會讓皮膚角質層變薄,變成敏感性肌膚 ……有些地方真沒必要太乾淨,保持正常清潔即可。尤其是以下三處,更得注意。 一、摳肚臍眼很多人的肚臍眼中都会有黑黑的「泥」,可能還有點異味,因而不少人習惯每天清洗,甚至直接用手摳。肚臍眼的泥是灰塵堆積久了,同時也是皮膚新陳代謝過程中,死亡脫落的表皮細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汙物等。再加上肚臍眼深受細菌的「喜歡」,因此,清洗是必要的,但是過度清洗則可能釀成嚴重後果。 1. 刺激內臟肚臍眼對內臟的神經反射依舊存在。清洗不當會對腹腔內的內臟(主要是小腸)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比如肚子疼。 2. 導致發炎肚臍眼的肌肉組織非常薄,又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經常摳肚臍眼造成破皮,輕者會引起臍炎,局部出現膿性分泌物,有發紅、發臭症狀;重者引起消化道不適,感染擴散可形成腹壁感染、膿腫,或是腹膜炎甚至敗血症。 3. 健康晴雨表中醫將肚臍眼稱之為「神闕」,認為是能量供應站,掌管著祛病強健、養生延年及健脾胃等功效。肚臍的「泥」並非全無好處,其能保持肚臍溫度,避免熱量散發過快,損傷胃腸功能,因而一般每月清理一次即可。可以用棉籤沾一點身體乳或橄欖油塗在肚臍內,待汙垢軟化後,再用沾了水的棉籤輕輕擦拭乾淨、再擦乾即可。 二、清腸排宿便很多人深信清除宿便能排出體內毒素,幫助養顏美容,因而很多人愛喝一些清腸茶等。但在現代醫學上,根本不存在宿便這個概念,腸道內也沒有毒素的存在。而且,腸道如果被清理得太乾淨,可能還會影響健康。 1. 影響消化一些清腸茶中可能含有瀉藥成分,如番瀉葉、大黃、蘆薈等,不僅會對腸道產生強烈刺激,影響其消化、吸收、排泄功能,還有可能導致營養吸收障礙,誘發脫水,甚至昏厥。 2. 降低免疫力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其健康程度會影響人體免疫力!長期使用含中西藥成分的清腸道排毒類產品,對腸道所形成的刺激作用會使腸道內微生態失衡,內環境趨於惡性循環,人體免疫力也隨之受影響。專家提醒,好腸道不是洗出來的,一、兩天沒排便也很正常,若平常大便偏乾、排便困難、需要潤腸通便的人,每天的飲水量最好不要低於2000毫升;另外日常飲食也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比例,如有需要,也可求助醫生。 三、洗女性私處由於女性的私處構造比較特殊,透氣性和通風性不太好,容易孳生細菌,因而不少女性認為,私處一定要時常清洗、殺菌,這樣才能防止炎症和感染,避免瘙癢等不適。然而有研究表明,經常使用陰道洗液的女性比不使用的女性,患盆腔感染的機率增加75%。此外還有以下三大危害。 1. 破壞陰道菌群正常情況下,陰道內存在各種微生物,其中像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可以將陰道細胞內的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陰道維持一定的酸度,從而限制致病菌繁殖。而經常用抗菌劑、清洗劑等清洗,往往在把有害細菌沖洗出陰道的同時,連帶把一些有益菌也殺死了,打破了原有的酸鹼平衡狀態,失去防疫能力,陰道也就無法實現自我保護,更易得婦科疾病。 2. 傷害皮膚私處的皮膚十分嬌嫩,如果頻繁過度清潔,容易加速養潤因子的流失,失去天然的保護屏障,導致私處出現乾燥、瘙癢的症狀。專家提醒,女性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陰即可,保持衛生乾燥,尤其是性生活前後要清洗;在沒有疾病或炎症時,不要使用任何洗液;若有症狀,要及時就診,並在醫生的建議下酌情使用。 2部位要好好洗有些地方不宜太乾淨,而有些應該多關注的地方,反而很多人都忽略了,汙垢、廢棄物等正在悄悄堆積,影響人體正常運行。 1. 腋下洗澡時也很容易忽視腋下,但是腋下汗腺發達,容易產生臭味,也是細菌喜歡寄居的部位之一,因此應該認真清洗。另外,從西醫角度來說,腋下不僅分布了汗腺,還有很多神經、血管、淋巴組織,經常搓洗腋窩,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血液供應,增強免疫力。從中醫理論上來看,腋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極泉穴,輔以針灸、按摩,有寬胸寧神的效果。經常搓洗腋窩,還能輔助改善肋間神經痛、肩周炎等。 2. 腳趾除了腋下,腳趾更容易藏汙納垢,特別是指縫、指甲處;另外,腳上存在著與各個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經絡分布又比較密集。如肝經就起於大腳趾,而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經常刺激大腳趾可以加強肝經的氣血,從而滋養眼睛,緩解不適症狀。(綜合報導) 肚臍眼(圖,取材自shutterstock)不要用手摳; 經常清宿便(圖,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反而容易影響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