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現代人習慣晚睡,許多人常因為工作、課業、或休閒娛樂而熬夜,甚至徹夜未眠,這種情況偶一為之可能還無所謂,但長期下來恐有危害健康之虞。 睡眠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慢波睡眠:腦波會變慢,大腦皮層真正在休息,而白天暫時儲存在海馬迴的短期記憶,也趁這個時候轉存到大腦皮層。二、快速動眼期睡眠:此時腦波變快,大腦醒來,但身體完全癱軟,大腦專心把傳來的訊息整理成長期記憶。通常,這兩種睡眠一個晚上會交替四到五次。 睡眠和記憶有密切關係,如果長期睡眠不佳,使海馬迴短期記憶受損,便是失智症的最初表現。若因睡不好,而頻繁使用鎮靜劑或安眠藥,更可能增加失智症風險;過度使用鎮靜劑,可能使得睡眠過程中只睡不醒,大腦在睡覺中沒辦法醒來整理皮層的資料。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使用一種鎮靜安眠藥,會使失智症機率增加1.5倍,使用二種鎮靜安眠藥會增加3倍罹病風險,使用三種藥物則將增加5倍風險。 用藥助眠可能影響健康,該如何改善睡眠?首先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睡得著有兩個驅力:日夜周期和夠累。 建議注意睡眠衛生:固定晨起,不管睡得夠不夠、晨起戶外照光至少半小時、白天不睡,午休小於半小時、傍晚不喝咖啡因飲料、晚飯後快走一小時、睡時全暗,可戴輕薄眼罩、定時播放清靜音樂。 睡眠是一場腦袋內的大戲,反映了大腦的狀態。擁有良好的睡眠,就是保養大腦最好的方法。若能改善睡眠障礙,可能是大部分情緒、精神、失智疾病治療的良方。(方識欽/台灣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睡眠衛生做得好,失智不易上身。(Getty Images) 熬夜、甚至徹夜未眠,長期下來恐有危害健康之虞。(取材自pexe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