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腕隧道症候群又稱「滑鼠手」,台灣台南市安南醫院骨科醫師張伯羣發現,這幾年來門診發現此類的病人數增加顯著,他說,輕度腕隧道症候群可以使用藥物或手腕護具等方式改善,但中度或重度的腕隧道症候群病患,必須考慮手術鬆解發炎增厚的橫腕韌帶來緩解神經的壓迫。 張伯羣表示,工作中經常使用雙手施力或經常碰觸手腕的人,是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族群,例如清潔人員、機械操作員、家庭主婦、打字員等,症狀會因為工作而加劇。另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都可能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張伯羣提到,腕隧道症候群的減壓手術有想當多的方式,各有優缺點,最傳統的方式是縱向5公分的傷口,將皮膚畫開後直接在肉眼操作下將橫腕韌帶切開達成神經減壓效果。 但傳統方式口較大且術後較容易產生血塊,且局部的疼痛持續較久。張伯羣表示,安南醫院引進腕隧道症候群專用光刀系統,可將傷口縮小至1至2公分以內,減少皮下出血,且在光刀的導引下,在神經旁鬆解韌帶會相對有保障。(黃宣翰) 神經壓迫處檢查 ,是「滑鼠手」的自我檢查方式之一,可在正中神經手腕壓迫處溫和地觸壓,若神經麻痛、有被電到的感覺,即須就醫確認。(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