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人生的第一次經驗,總是特別惶恐無助,我掉牙看診的經驗便是如此。 孩童乳牙掉了,再長出來的稱恆牙,顧名思義就是跟著我們一輩子的牙齒,它不像頭髮長長剪掉,還會繼續長;也不像指甲剪掉,還可以再留長。有鑑於此,我一生特別寶貝我的牙齒,凡是吃過東西,一定刷牙漱口,清潔口腔。 因為潔牙有成,從未看過牙醫。然而,任何東西都有使用年限,牙齒也一樣,去年7月突然有一顆門牙開始出現問題,咬食有疼痛感,我非常謹慎小心,不想被坊間「蒙古大夫」處理,就到醫院看診。 因為初診,掛了號,等了大半天才輪到我,護理師先安排我做牙齒X光檢查,然後由一位年輕牙醫師接手,他看完X光檢查報告後,再用儀器測試,正常牙會痠痛,而有問題的那顆沒有感覺,他確認後說:「這顆牙沒用了。」第一次看診,其實完全搞不清狀況,當然是聽從牙醫師的指示。 正當他準備要拔我牙齒時,我忽然警覺到恆牙掉落之恐懼,馬上制止他,強調我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牙醫師不悅的說:「遲早都要拔,為什麼不馬上處理?」我說:「這顆牙根還很牢固,不會搖晃呀!等搖了再處理。」只拿了消炎藥回家,按時服藥和飯後漱口水,牙床就不再發炎疼痛了,保住了一顆門牙。 今年年初,這顆門牙再次作怪,這時我不再去那家醫院,而去附近的牙科診所看診,那位牙醫師有了年紀,經常到學校為兒童檢查牙齒,雖然醫療設備不新穎,但是行醫經驗很豐富,他說牙根好好的,不建議我拔掉,先根管治療(抽神經),以維護牙齒完整為優先考慮,因此,安排我前後去了五趟,才做完療程,年後又去補牙,得以延續牙齒的壽命。 看牙醫是很多人的噩夢,受盡拔牙、植牙、鑲牙之折騰,也花費大筆經費。我很幸運在關鍵時刻阻止醫生拔牙,後來遇到有耐心的陳醫師,他懇切地說:「萬不得已才拔牙,畢竟真牙比假牙可貴。」並細心幫我護住這顆門牙。 生平第一次看牙科,心裡很忐忑,要把整張嘴張得大大的,任牙醫師擺布,無從置喙,發現有良知的好醫師願意付出時間、耐心為病患護牙,而躁進的醫師愛拔牙,賺錢比較多,這是我獲得的寶貴經驗。(賽夏客) 到底該不該拔牙齒?應該與醫師討論最適當的治療方式。(Ingimage) 專家觀點牙齒5狀況 就該拔了●在門診中,的確常見病人對於「拔牙」一事有很多疑問。在牙醫師立場來說,都會盡量「救」那顆有問題的牙齒,會根據牙齒的形態、功用、位置、構造等進行評估,是否該拔牙齒,並不會亂拔牙。 常見拔牙原因有5種:1.蛀牙破壞很大只剩殘根時,就可能不會留下牙齒而必須拔除。因為只剩殘根結構,無法進行修復執行牙齒的功能,因此必須拔牙。一般是牙根長度與牙冠長度有1比1的比例,才會修補牙齒。 2.不當力量造成牙齒斷裂、牙齒結構損傷而不可修復時,就必須拔牙。 3.牙周病嚴重,導致牙齒的地基流失,牙齒內空洞很大,就必須將牙周病的病牙拔除。 4.牙齒長的位置不對、沒有功用的牙齒,只會藏汙納垢,例如阻生牙、智齒等,就必須拔掉。 5.牙源性問題的牙齒必須拔除,像是牙齒長腫瘤、囊腫等問題,為了阻止疾病或是感染破壞其他牙齒結構時,應該拔除牙齒。 對於牙齒到底該不該拔除,應該與醫師多討論溝通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其他後續是做牙套假牙、牙橋修復或植牙等,都必須考量牙齒的位置、結構環境、患者經濟狀況等因素,再做治療選擇。但最重要的是,應該從小養成刷牙、潔牙的好習慣,才能擁有一口好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