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我的經驗 ●近來我因腰椎第三、四、五節滑脫,導致脊椎管狹窄,出現間歇性跛行。經服用消炎止痛劑以及努力復健三個月後,症狀仍沒改善,每走六分鐘就腰痛、下肢麻木得都站不穩,需坐下休息幾分鐘才恢復,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於是決定尋求手術治療。 專精腰椎神經減壓、鋼釘內固定、骨融合的微創手術的醫師很多,多方好友一致推薦其中一位醫師。經過這位醫師清楚扼要說明手術後,我有信心且安心,並問:「我一個人住,手術後是否需請人照顧?」醫師回答:「如果不需做粗重家事,可以不用。」於是敲定手術日期,並著手安排獨居老人應有的準備,包括術前、術中與術後。 手術有一定的風險,也許以後無法繼續踏青或打高爾夫球,於是開刀前先向健行夥伴告假三個月,並自行到陽明山惜櫻、賞海芋,默默向美麗的大自然道謝。接著參加高爾夫球隊的中部之旅,珍惜每一次揮桿,並告知球友們自己將要進場維修,六個月後見。 開刀房外 最好有至親陪伴 手術時,開刀房外最好有至親在予以應變。15年前我第一次開刀,是大我11歲的二姊在外等候,如今她重度失智;7年前則是兄嫂和堂姐陪伴守候,但兄嫂目前年齡逼近80,堂姐忙著顧孫。幸好,這次有壯年的外甥自願請假一天,讓我鬆了一口氣。 手術順利成功,術後第一天醫師讓我戴上背架下床、先拿著助行器試走幾步,接著不用助行器也可走一小段。術後第四天出院時,走13分鐘腳也不麻,沒繼續嘗試是因為傷口還疼痛。 有位護理師擔心我出院後無人照顧,三番兩次熱心地勸我要早下決定,看是申請長照的居家服務、住親戚家或雇用短期看護與我同住?幾乎動搖我獨居在宅休養的信念。 最後還是堅持原計畫,請好友開車帶我回家。回到家真好!有電腦可用、書本可讀,還有電視可追劇,熟悉的小窩,什麼東西都是觸手可及,洗手間也只離床邊幾步的距離,且鋪著新買的止滑墊,不怕跌倒,再說手機不離身,隨時可呼救。 住院之前 先備妥食品水果 住院前因不能提重物,我像螞蟻搬家,每天買一點食物備用,把冰箱塞滿冷凍食品與水果。但始料未及的是手術後暫時不能彎腰,體力尚無法下蹲,而冷凍盒卻在冰箱的最底層,於是朋友立刻幫我把部分食物先拿到冷藏層,往後每隔三天幫我移動或補充食物,並幫我在下背部的傷口換藥。 獨立自主 仍需朋友伸援手 三位多年好友與我密切保持聯絡,她們熱心能幹、不慌不忙,都有照顧長輩經驗,而且深知我習性,一切安排都是我需要、喜好的,而不是堅持她們認為對病人最好的。許多好友也都有共識地不打電話來,以免打擾我休息,而是紛紛以LINE或電郵表示關心,並告知需要時可找她們,讓我非常窩心。 這次手術,讓我領悟無論多麼獨立自主,生病時,還是需要朋友提供訊息,並適時幫忙,才能迅速恢復健康,感恩滿滿。 (劉秀枝╱台北榮總特約醫師、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