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花蓮一名1歲張姓男童哭鬧不安,雙腳往腹部縮起來,在床上翻來覆去,母親驚覺不對勁,趕緊到花蓮慈濟醫院掛急診。小兒腸胃科醫師張雲傑立即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是「腸套疊」,遂以超音波搭配生理食鹽水灌腸,做腸套疊復位術。醫師提醒,若孩子異常哭鬧、嘔吐等,應盡速就醫檢查。 張雲傑表示,腸套疊是好發於1歲前後的嬰幼兒,會出現反覆哭鬧、無法安撫、找不到舒服的姿勢,甚至不想進食、嘔吐等狀況,腹痛頻率會愈來愈密集,每10至15分鐘陣痛,照顧者應提高警覺。 張醫師比喻,腸套疊就像手指綁上橡皮筋的感覺,綁得愈久,腸子局部組織會缺血壞死,阻塞的症狀會變得非常明顯,無法抑制。當孩子解出果醬狀的黏液便,就是腸子已經「打結」一段時間了,照顧者應盡快帶孩子就醫檢查。若病情一拖再拖,來不及治療,就可能導致腸壞死,甚至休克、死亡,需多加注意。(王思慧) 台灣花蓮慈濟醫院小兒腸胃科張雲傑醫師(右)為小朋友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提醒照顧者若發現孩子有異常哭鬧、嘔吐、倦怠等情形,應盡快就醫檢查。(圖:台灣慈濟醫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