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提到頸椎病,很多人會想到頸部慢性損傷、咽部及頸部感染、局部感受風寒濕之邪與急性外傷等原因;其實情緒因素也可能引起頸椎病,即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受各種因素影響,人們或多或少會出現緊張焦慮,有些人就會激發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出現各種症狀。 交感型頸椎病是由於椎間盤退化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進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的一類頸椎病。交感型頸椎病症狀繁多,多數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少數為交感神經抑制症狀。 典型症狀有哪些? 頭部症狀:頭痛或偏頭痛、頭沉、頭昏、枕部痛或頸後痛。 面部症狀:眼裂增大、視物模糊、眼窩脹痛、眼目乾澀等症狀。 心臟病症狀:心跳加快、心律失常、心前區疼痛和血壓升高。 周圍血管症狀:表現為肢體發涼怕冷,局部溫度偏低,或肢體遇冷時有刺癢感,或出現紅腫、疼痛加重現象。還可見頸部、面部和肢體麻木症狀。 出汗障礙:表現為多汗。這種現象可局限於頭部、頸部、雙手、雙足、四肢遠端或半側身體。 其他:肢體發涼怕冷,還可能有一側肢體少汗,頭頸、顏面或肢體麻木等現象。 情緒是心理反應的重要表現形式,與疾病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不良的情緒可誘發頸椎病,臨床發現很多頸椎病患者心情好時症狀減輕,心情不好時症狀加重。 當我們情緒緊張時,頸部肌肉發生不自主的收縮,甚至痙攣,這時頸椎的力學平衡發生改變,造成骨性結構和關節位置發生變化,從而引發或加重頸椎病。因此,情緒的確與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頸椎病治療主要分三種,保守治療、微創治療和手術治療。90%以上頸椎病透過保守治療都可緩解或治癒,臨床只有極少數的頸椎病需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中最有效的有針灸、推拿、整脊、針刀、中藥等,優秀的醫師在針對筋骨治療的同時,還會透過聊天等方法幫患者進行情緒治療。 作為頸椎病患者,除了聽醫師的話,按時、按點接受治療外,調節情緒、避免緊張也是積極治療的重要環節。 (葉勇/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 焦慮容易使人生病。(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