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綜合報導】台灣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且除了有萊劑標準的肌肉、肝臟、腎臟、脂肪之外,也開放全豬進口。衛福部長陳時中解釋,以往美豬就是全豬進口,未來將針對未訂有萊劑安全值標準的部位訂出規範。先前傳出豬油不必強制標示,陳時中也說,未來美豬油脂不論散裝、包裝食品或入菜都須標示,將修改食藥署草案內容。 針對外界反彈「全豬開放」,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消費者在乎內臟進口問題,會根據國際標準訂定安全容許量,未來也會完整說明進口豬肉產品的通路流向,並加強豬肉來源國標示,讓民眾有所選擇。 行政院長蘇貞昌3日再次喊話,美中貿易戰和新冠肺炎打亂世界經貿版圖,台灣要與國際接軌,就必須打開經貿大門、勇敢跨出這一步,才能爭取最大國家利益;他也提醒各部會,未來除了強化邊境肉品查驗,也要整合標示格式、落實產地標示。 衛福部次長薛化元也表示,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是4個部位,但也看到其他國家訂的標準,有些是另外加「其他可食用部位」,這都可參考。 由於萊克多巴胺不僅對豬隻及人體有健康危害,對性格也有影響。美國農業部(USDA)2011年贊助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餵食萊克多巴胺的豬隻會變得更好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報告也指出,人食用萊豬後,不安與攻擊行為恐會增加,加上其他潛在健康風險,全世界包括歐盟、中國大陸及俄羅斯等,已有160多國禁用 。 行政院上周僅公布美豬肌肉、肝臟、腎臟、脂肪的萊克多巴胺可殘留標準,陳時中2日卻說要規畫開放全豬進口,引發討論。 陳時中解釋,「本來豬就是全豬都進口,以前也沒有分,全部都進口」;對於特別部位的安全標準,將蒐集相關意見,根據人的安全存量來規定,包含豬油及其他內臟,只要有進口,都要有相關標示,也會研議出安全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