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湾失智症协会秘书长汤丽玉(左一)说,金融界是避免失智者财产遭剥削的第一道防线,策画出版「别让乐龄变成『乐零』!如何照顾失智者的荷包,金融人员的必修照护课」,呼吁金融界通过这本书认识失智症。(记者陈婕翎/摄影) ●據台灣失智症協會去年調查發現,剝削失智者財務的人,自家人及外人比例幾乎各半。不希望長輩辛苦一輩子的錢不翼而飛,越早規畫理財方法是關鍵,但如何向失智家人開口是件難事,臨床醫師建議,避免以罹病起頭,也可交由長輩信任的醫師開口,增加長輩不願意聊下去的可能性。 失智者家屬劉慧芳回憶,10年前丈夫開始變得多疑、易怒、判斷力減弱,一日接到詐騙電話,天真地將台幣上億元房產過戶,詐騙集團立刻轉手他人,更誘騙他投資、離家販毒,出言恐嚇家人不准報警。劉慧芳含淚說,她一開始並不了解這就是失智症,真希望當初早點發現就能避免。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建議,民眾在和失智症家屬談起財務規畫,可用「辛苦了,未來就當家裡的董事長管大事就好,小事就讓子女當經理處理。」通常家屬就願意繼續聊下去,也建議由長輩信任的家人負責溝通。 若失智長輩不願與家人預立財務規畫,邱銘章說,可尋求醫師協助,「但我們不會劈頭就聊正題」,失智症門診的醫師需花長時間與長輩培養信任關係,提醒家中長輩名下若有龐大動產、不動產,一旦出現對數字不靈敏、易怒或不在喜歡原本嗜好,就應盡早至失智症門診鑑別診斷。(陳婕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