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患有紅斑性狼瘡的40多歲鄭小姐,15年前懷孕時呼吸莫名會喘,確診罹患「肺動脈高壓症」,安胎半年才順利生產,所幸及早發現,多年來與此疾病相安無事,醫師表示,喘、咳、血、腫、暈是肺動脈高壓症五大症狀,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的病友,過馬路時速度若比號誌轉換還慢,就應提高警覺。 台灣高雄榮總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主任黃偉春表示,肺動脈高壓是指肺動脈平均的壓力超過20毫米汞柱,當肺動脈壓力過高,血液無法正常運送,猝死及心臟衰竭的風險就增高。據研究,一般人行走速率約每秒1.2公尺以上,馬路上常見的「小綠人」號誌,轉換燈號的時間約每秒0.8公尺至1公尺,換句話民眾過馬路時如果比換燈號時還慢,且氣喘吁吁,心肺功能就可能有問題。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呂聆音也說,硬皮症、紅斑性狼瘡、混合性疾病組織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續發肺動脈高壓的機率約5至10%,主要可能與雷諾氏症候群,肺部血管炎或因特殊抗體引發肺部血管內皮細胞活化,血管壁重塑增厚,導致肺動脈阻力與壓力增加有關。 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理事長鄭錦昌表示,自體免疫性疾病病人是續發肺動脈高壓的高風險族群,若出現喘、咳、腳腫或昏厥情形,應盡早尋求心臟科的檢查。 黃偉春說,約20年前,肺動脈高壓缺乏有效的治療,近一半病人平均活不到3年,但近年藥物治療突破,高榮團隊收治的肺動脈高壓病人中,約8成平均活過10年,有人甚至與肺動脈高壓共存超過20年。(王昭月) 平日過馬路時如比轉換燈號的時間還慢,要小心是否罹患肺動脈高壓。(Getty Im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