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醫師表示,50歲以上成人中,超過99%感染過「帶狀疱疹病毒」(上圖), 下圖為由於感覺神經所支配的皮膚(皮節)呈帶狀,故紅疹和水皰會呈帶狀分布。(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一名61歲計程車司機因疫情後生意越來越好,晚上也出門載客賺錢,日前左腹竟連續多日抽痛並看到帶狀紅疹及水泡蔓延到背部,想起10多年前也患過類似疾病,就醫後確診為「帶狀疱疹」,所幸給藥後逐漸好轉,醫師建議正常作息莫太操勞,以免舊疾復發。 台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賴芳宇表示,患者左腹部有帶狀紅疹,蔓延至背部,診察後發現紅疹處伴隨零星水泡散佈,診斷罹患帶狀疱疹。患者50歲時也曾有類似紅疹和水泡出現於右下背,經給予抗病毒藥和止痛藥及傷口照護衛教,並建議放幾天假及保持正常作息,果然第二次門診追蹤時,水泡已結痂,紅疹也逐漸消退。 賴芳宇指出,帶狀疱疹,在台灣俗稱「皮蛇」,據統計50歲以上成人中,超過99%感染過「帶狀疱疹病毒」,因病毒會長期潛伏在體內的感覺神經節,一旦活化,就會造成帶狀疱疹,症狀為單側群集水泡性的皮疹和急性神經炎,表現可為疼痛、燒灼感或麻木等症狀。由於感覺神經所支配的皮膚(皮節)呈帶狀,故紅疹和水皰會呈帶狀分布。 她說,若皮膚病灶未獲得妥善照護,例如不慎刺破水泡,可能引發細菌感染等併發症,若對水痘沒有抵抗力者,尤其未得過水痘者,接觸帶狀皰疹發作病人的水泡或飛沫後,可能會被傳染而罹患水痘。因此新生兒、孕婦須特別小心。此外,部分病人會出現疱疹後神經痛,甚至疼痛長達一年,疱疹後神經痛危險因子包括高齡、急性期有嚴重疼痛或嚴重紅疹。 賴芳宇表示,有兩種帶狀疱疹疫苗,第一種屬於活性減毒疫苗,適應症是預防50至79歲成人帶狀疱疹,禁止用於免疫抑制、免疫不全或曾對Neomycin藥物過敏的民眾。另一種則屬於非活性基因重組疫苗,適應症是用於50歲以上的成人、18歲以上且具有罹患帶狀疱疹風險較高的成人,民眾可以與醫師討論後,評估注射疫苗,以免皮蛇之苦。(黃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