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髂靜脈壓迫避免久坐久站、定時抬高下肢。(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一位40歲女性,在門診主訴左小腿比右腳腫脹,長時間行走會有痠脹感,腳踝處同時出現皮膚變硬和色素沉澱的變化。血管超音波檢查無血栓,但骨盆腔電腦斷層發現髂靜脈壓迫造成血管狹窄合併靜脈高壓,經微創靜脈支架手術後,左腳腫脹改善,痠脹感也消失。 髂靜脈壓迫盛行率約15%至20%,初期多半無症狀,後期可能出現靜脈曲張惡化、下肢腫痛導致行走困難,休息或抬腿可改善。隨靜脈壓力上升,小腿會開始出現皮膚色素沉澱、變厚變硬,最嚴重時小腿會出現難以癒合的潰瘍傷口,甚至併發深層靜脈血栓、肺動脈栓塞。 下肢的靜脈回流,因解剖構造緣故,在第五節腰椎處,左總髂靜脈時常會被前方的右總髂動脈壓迫,靜脈管壁彈性差,易受到血管外的壓迫而導致變形。長期壓迫下,靜脈內膜會發生增厚,導致管腔狹窄、靜脈高壓的表現。 臨床上懷疑髂靜脈壓迫,除了血管超音波檢查外,骨盆腔電腦斷層影像檢查非常重要,可以判斷髂靜脈受壓迫的位置和程度,除了髂動脈造成的壓迫外,骨盆腔腫瘤、脊椎病變或膀胱憩室也可能壓迫總髂靜脈,造成靜脈高壓。 髂靜脈壓迫的治療,症狀輕微可採用保守治療,穿著彈性襪、避免久坐久站、定時抬高下肢;症狀嚴重者,可採用微創的靜脈支架手術處理,術中採用氣球導管進行漸進式靜脈狹窄處擴張,最後置放自膨式靜脈專用支架,維持管腔暢通並降低靜脈壓力。若併發深層靜脈血栓時,則須先進行血栓溶解術後,再置放支架。 髂靜脈壓迫不易察覺,平時久坐久站、搭乘長程航班或體內存在高凝血狀態者,易併發急性深部靜脈栓塞。建議平時應加強核心運動避免久坐臥,若發現有下肢不對稱腫脹、皮膚異常色素沉澱或久癒不全的傷口,宜及早至心臟科就醫。 (黃晨祐╱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