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醫師說,多吃有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補充適當水分,都可以減少便祕風險。(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一名42歲男性每天在電腦前工作達數小時,半年多前出現血便症狀,並在肛門口摸到隆起的小肉團,原本以為只要推回去就好,沒想到血便症狀日趨嚴重,一度連蹲下穿鞋都會痛。就醫檢查發現罹患痔瘡,經醫師施以微創雷射消融手術,才解除困擾。 台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江驊哲說,患者因工作關係,平常都得坐上好幾個小時,加上長期便祕,最長四至五天未如廁,排出糞便很硬,最近更在肛門附近摸到突起肉團,排便後經常在馬桶裡鮮紅。 江驊哲說,觸診檢查確認是痔瘡,且嚴重程度已達到第三級,痔瘡組織已經掉出肛門外,必須用手推才能塞回肛門內,因此建議採用手術治療,但患者對於傳統手術後的恢復期較長十分猶豫。後來決定採用「微創雷射痔瘡消融手術」方式處理,手術時間約30分鐘,術後患者即可下床並返家,隔天也能順利上班。 他說,痔瘡是肛門常見疾病之一,主要是因肛門處血管及軟組織隨著排便習慣不佳、懷孕生產、年齡增長而逐漸鬆弛老化,一旦加上平時有飲酒、喜歡吃辛辣食物,或者長時間站或坐,導致肛門壓力過高,就會造成痔瘡組織充血、脫垂,之後逐漸變成痔瘡。 江驊哲說,藉由微創雷射手術,可利用極細的光纖在肛門口穿刺二至三個小洞,大小約僅針孔大,再透過雷射高波長光熱能量,迅速消融脫垂的痔瘡組織,過程中幾乎不會流血,且疼痛感甚低,僅會有些許腫脹感。 患部會在六至八周恢復到正常狀態,十分適用一到三級痔瘡,術後隔天多數患者可恢復日常生活,只要避免劇烈運動,很快就能揮別痔瘡帶來的陰霾。 他說,除非是新生兒,否則人人或多或少都有痔瘡的問題,關鍵在於是否會影響生活品質。若症狀輕微,會建議採用保守治療,例如塗抹藥膏、塞劑或者口服軟便藥物,多吃有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補充適當水分,都可以減少便祕風險。此外,平時不妨採取溫水坐浴,降低肛門括約肌壓力、促進局部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黃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