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保護眼睛首重適度休息,減少使用電子設備,並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戒除菸酒等, 以保護眼睛視力。(Getty Images)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電子產品的生活習慣,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加重眼睛的負面影響,醫師指出,民眾可透過「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方式,減少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讓眼睛能夠適當休息,搭配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戒除菸酒等,都可保護眼睛視力。 台灣衛福部胸腔病院藥劑科藥師柯雅齡指出,如有眼睛不適,可經由眼科檢查找出問題,在臨床上遇到眼睛不舒服、視力模糊的民眾,除了可能是生活習慣所引起的眼睛問題外,藥物的不當使用也可能是導致眼睛疾患的因素,民眾求診時如有開始使用新藥物或改變用藥時,應告知醫療人員,才能協助找出真正病原因,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調整相關藥物的使用方式。 此外,醫師針對各類眼睛疾病也可能處方眼用藥水,如散瞳劑、縮瞳劑、抗生素、類固醇、抗組織胺藥物等,治療應遵照醫師、藥師指示用藥與保存藥物。開封後的眼藥水,如於一個月內尚未用完建議丟棄;如為未加防腐成分的一次性包裝眼藥水,則建議每次開封後盡速用完並丟棄,以避免孳生病菌。 可能影響眼睛功能的七種藥物與症狀: 1.Ethambutol:常用於結核病治療,可能造成視力模糊、中央盲點、辨色力異常、球後視神經炎等。 2.Amiodarone:常用於心律不整治療,可能造成畏光、視力模糊、角膜病變等。 3.Quinine:常用於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瘧疾治療,可能造成視網膜病變等。 4.抗憂鬱劑、抗焦慮劑:可能造成視力模糊、複視、眼睛乾澀、白內障等。 5.抗組織胺藥物:常用於鼻炎、過敏治療,可能造成眼睛乾澀等。 6.雙磷酸鹽類藥物:常用於骨質疏鬆治療,可能造成葡萄膜炎、鞏膜炎等。 7.類固醇:常用於各類發炎、過敏治療,可能造成眼壓升高、白內障等。(元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