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30歲的陳先生從事木工半年前左大腿外側開始出現痠麻感,伴隨刺刺癢癢的感覺。症狀一開始(初期)為間歇性出現,但後來逐漸轉變為持續性不適,到診所就醫並未改善症狀,而且無法好好休息,觸摸大腿外側時就感到明顯的麻痛,非常不舒服。 陳先生後來轉診至台灣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為他安排神經傳導檢查後,診斷為「麻痛性股痛(Meralgia Paresthetica)」,主因為神經壓迫所致,經由藥物、運動、復健等治療之後,症狀逐漸改善恢復健康,現在已轉回原診所做後續觀察。 台灣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邱詡懷表示,大腿外側皮膚的感覺由股外側皮神經負責。當該神經受到壓迫時,便會引發大腿外側的酸麻痛癢等異常感覺,稱為「麻痛性股痛」;症狀初期常伴隨異常感覺,且隨著病情惡化,局部皮膚反應可能變得遲鈍。 邱詡懷說明,「麻痛性股痛」症狀的嚴重程度可能因動作、時間和姿勢的不同而有所波動,常見的風險因素包括穿過緊的褲子、繫過緊的皮帶、長時間掛工具等,同時糖尿病、懷孕、體重過重、長時間站立等也可能增加麻痛性股痛的風險。目前,治療選項包括藥物治療、復健和局部注射等,醫師呼籲民眾及早診斷和治療。 桃園醫院副院長王偉傑強調,每位患者的情況和需求都是獨特的,因此在決定治療方式和是否轉診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診斷結果做出適當的判斷。(鄭國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