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近期秋老虎發威,熱傷害就診人數攀升,醫師提醒,如果出現頭暈、意識不清等症狀,即要意識到可能中暑了。 台北醫學大學急診學科教授高偉峰表示,這時節外出活動未適當補水,非常容易中暑。一般熱傷害從輕到重度,大致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當體溫超過40℃,會出現神智不清、行為異常等症狀,代表處於中暑狀態,若是出現頭暈、頭痛、虛弱等則屬於熱衰竭症狀,都應盡速送醫。 人體散熱機轉大致可分為四類,分別為輻射、蒸發、對流與傳導。高偉峰說,人體約有五至六成的熱,是藉由「輻射」途徑散熱,由高散熱至低,如果體外溫度高於體溫,則會反向輻射至人體;而蒸發、流汗是重要散熱機轉,若所處的環境濕度高,散熱效果會因此打折,甚至沒有效果。 高偉峰提醒,多補充水分能幫助身體散熱,處於炎熱環境中,每天至少要補充2500至3000毫升的水,可避免中暑或熱衰竭。(賴昀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