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困難梭菌感染」會導致腹瀉痛、血便和發燒,嚴重恐致死;示意圖。 (圖/123RF) ●72歲的孫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以及慢性腎病,近5個月來持續腹瀉和腹痛,每天需上廁所十次以上,而且一吃東西就想跑廁所,出門時不得不包尿布,因此我很怕外出與朋友聚會,這使得他整天足不出戶,情緒憂鬱,半夜也需爬起來上廁所,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體重減輕了8公斤,食慾大減。 困難梭菌感染嚴重恐致死 台灣新北林口長庚微菌治療中心主任李柏賢說明,上述患者糞便檢驗顯示困難梭菌感染,經口服抗生素治療後,每次好轉不久即復發,苦不堪言。在子女的鼓勵與安排下,他轉診至林口長庚微菌治療門診,經專業評估後,選擇住院接受結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治療後隔天返家,一週後回診,神采奕奕的孫先生表示治療後不再腹瀉,能正常出門與朋友聚餐,至今兩年無復發。 李柏賢解釋,困難梭菌感染(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CDI)是一種由困難梭菌引起的腸道感染,高風險族群包括抗生素使用者、高齡者、住院患者、癌症患者、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透析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者。症狀包括嚴重腹瀉、腹痛、血便和發燒,嚴重病例可能致死。抗生素治療後復發率高,成為現代醫療的難題。直到微菌叢植入治療的普及,情況才有所改善。 李柏賢提到,微菌叢植入治療(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是指將健康捐贈者的糞便經過處理後移植到病患腸道,恢復腸道微生態系統。 2013年新英格蘭雜誌研究顯示,針對反复CDI,微菌叢植入治療的成功率高達94%,遠超過抗生素治療的31%。因此FMT成為指引推薦的治療方法,相關製劑也得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可上市。 FMT也可治療腸躁症、肥胖 FMT不僅用於治療難治或重複的CDI,還可有效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腸躁症、肥胖、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引起的腸炎等腸道疾病。透過腸腦軸機制,也開始應用於自閉症、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腦神經疾病的治療。有研究顯示,FMT可提高癌症患者對免疫治療的療效,顯示出其在現代醫學中的突破性潛力。 為何不直接服用益生菌呢?李柏賢補充,是因為口服益生菌通常只包含一種到數種有益菌,而讓這些單一菌種成功通過胃酸,並在腸道內定植和壯大,是一個相當困難的過程。它們需要在腸道中對抗並取代原有的細菌,這對於僅作為保健用途的益生菌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因此很難用益生菌來單獨治療疾病。 然而,FMT是將一整整個健康的微生態系統移植過去,就像一支編製完整的軍隊,能夠有效重建患者腸道的菌群,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本文由「健康醫療網」提供https://heal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