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化膿性汗腺炎治療期至少半年到9個月以上,醫師鼓勵患者靜心治療;示意圖。 (圖/123RF) 化膿性汗腺炎並非青春痘,兩者發炎或感染症狀極為相似,可找皮膚科醫師確認;示意圖。 (圖/123RF) ●30歲的吳先生,多年前於臀部、腋下及胸口長出幾粒伴隨著化膿的凸起顆粒,患處不僅反復紅腫流膿、疼痛難耐、散發異味,還需墊著多層紗布,甚至要包尿布,才能防止膿汁滲透到外套褲,造成生活極大不便。至台灣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廖澤源醫師門診就診後,診斷為化膿性汗腺炎,廖醫師決定替吳先生向健康保險申請專案生物製劑治療,如今,吳先生的患處已大幅進步。 患處疼痛身心受煎熬 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罕見的自體發炎疾病,根據統計,發病年齡多介於15至24歲之間,且體型肥胖或是有抽煙習慣者更是高危險群。化膿性汗腺炎初期症狀為紅腫疼痛的結節,可能會看見膿頭,多發生於腋下、乳房間、乳下部位、會陰生殖器、腹股溝及臀部等部位。這些患處通常伴隨著反復發作、化膿流汁,再嚴重則會演變成更大的膿腫,慢性發炎甚至會形成竇道及難看的疤痕或蟹足腫。 廖澤源醫師指出,化膿性汗腺炎若未適當治療,一旦產生竇道或蟹足腫,除了對皮膚外觀造成永久影響外,治療時間亦會被延長。此外,病灶發炎化膿所散發的惡臭,常使患者被誤解為衛生習慣不佳,遭受異樣眼光,除了飽受患處疼痛外,也承受極大心理壓力,令人身心俱疲。 針對化膿性汗腺炎的診斷,醫師會透過病史、病灶的外觀及發生的部位進行判斷,並依據病情嚴重程度評估治療方式,除了傳統藥物如口服抗生素、A酸等治療,必要時也會將腫脹的膿腫或化膿的結節刺破或切開,引流膿汁,或對病灶處注射類固醇以減輕疼痛與炎症,而當傳統口服藥物治療及手術效果有限,則可以考慮生物製劑治療。 常被誤診須長期抗戰 廖醫師說明,生物製劑是一種標靶藥物,能夠選擇性地抑製化膿性汗腺炎患者體內特定的發炎因子,為當前對於化膿性汗腺炎極佳的治療方式,當然患者也要同時避免抽煙及控制體重,避免過重過胖,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利病症的控制。 由於化膿性汗腺炎的症狀與青春痘、發炎或感染的囊腫極為相似,也常被誤認為蜂窩性組織炎、局部的細菌感染、乳腺囊腫等,因此患者在獲得正確診斷之前常被不同醫師告知為不同的診斷,患者也常四處求醫,不得其解。廖澤源醫師提醒民眾,化膿性汗腺炎需要規則長期治療,必須先經過至少半年到9個月以上的傳統藥物治療,是場長期抗戰。因此,若發現皮膚有相關症狀,且半年內反復發作2次以上,務必趕緊就醫。 本文由NOW健康提供https://healthmedia.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