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醫師提醒,胃息肉是很常見的疾病,腺瘤性胃息肉演變胃癌風險高,確認類別醫治是當務之急;示意圖。 (圖/123RF) ●一名46歲男性因上腹脹痛、體重減輕而求診醫院消化內科,經安排胃鏡檢查,發現除了胃發炎外,還有一個1.3公分大的胃息肉,切片顯示為「增生性胃息肉」,因有演變成胃癌的風險,便建議切除。 台灣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胃息肉是臨床上很常見的疾病,一般分為三種,當務之急為確認其類別,並與醫師討論合宜的處理方式,盡早將息肉去除: 1.基底腺胃息肉:最常見、約占胃息肉的九成,一般小於一公分,變成胃癌的風險很低,可不切除。如果大於一公分或表面有糜爛、紅腫、凹陷等,還是有癌化風險,則建議切除。 2.增生性胃息肉:第二常見、占5-10%,屬良性息肉。如大於一公分,變胃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原則上建議切除。 3.腺瘤性胃息肉:演變成胃癌的風險達50%,不論大小都應即刻切除。 上述46歲病患由於胃息肉的底部相當「寬大」,如果直接電燒切除,恐有燒破胃的風險。為避免併發症產生,許秉毅採用「橡皮筋輔助黏膜切除術」來切除息肉。這種內視鏡微創技術是利用「橡皮筋」結紮於息肉的底部,將「寬大息肉」迅速整形成「圓球狀息肉」,這樣圈套型電燒刀便可輕易套住息肉底部,進行完整之息肉切割,並避免胃被燒破。 最後,用電燒刀切除息肉後,以金屬縫合針將傷口縫合起來,順利解決此癌前病變,助患者及早遠離胃癌的風險。本文由「健康醫療網」提供 https://heal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