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偶爾都有尿急或頻尿的窘迫經驗,甚至尿意一來、還來不及跑廁所,就已漏在褲子上。 根據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統計,十大慢性病排行中,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僅次於慢性鼻炎,甚至遠高於關節炎、氣喘和糖尿病等。由於經常尿急,必須勤跑廁所,有些膀胱過動症患者不敢出國旅遊、外出購物,擔心常跑廁所被人譏笑,索性乾脆不出遠門。即便如此,但夜間可能得要起床小便數次,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至鉅。 台灣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泌尿科主任王碩盟說,膀胱過動症的病因不明,推論是腦部調節膀胱神經的功能減退,造成膀胱在儲尿過程中,逼尿肌不穩定收縮,以致無法用意志控制,導致頻尿、急尿、夜尿、漏尿等症狀。 王碩盟表示,這類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門診不乏年輕個案,曾有一名泌尿科醫師也有同樣困擾,對方提及有次搭乘台北捷運,卻因途中尿意突然來了,只好匆忙下車找廁所,沒想到下車距離廁所僅剩100公尺,他即使趕緊快跑,仍在廁所門前就已漏尿。 治療攝護腺肥大 改善頻尿 台灣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洪峻澤表示,膀胱過動症的診斷有兩大重點,一為排尿的急迫感,其次是尿急漏尿情況一再出現,但患者需先排除有尿路感染、攝護腺肥大造成的尿路阻塞、罹患中樞神經病變如中風或巴金森氏症,以及婦女常見的應力性尿失禁等因素致病。不過,也有民眾頻尿、尿急,但小便量遠超過400cc,這是因為飲水過量或長時間憋尿所致,不算是膀胱過動症。 王碩盟說,部分男性會合併出現膀胱過動症及攝護腺肥大,他建議,先治療攝護腺肥大,半數頻尿問題會有明顯改善。只要症狀不嚴重,透過調節喝水,睡前、出門前1小時不飲水,通常尿急、夜尿等情形可大幅減輕。 另外,膀胱過動症患者可透過口服「抗乙醯膽鹼」及「平滑肌擴張劑」藥物,減少膀胱不正常收縮,僅極少數病人因藥物或膀胱灌注療法失敗,才需手術治療。 一有尿意就排尿 錯誤觀念 想避免頻尿及尿急,洪峻澤提醒,民眾除了需減少刺激性、利尿飲料等,如茶、咖啡及酒精;其次是建立正確的排尿習慣。他說,有人擔心憋尿引起尿道炎,只要一有尿意就去排尿,其實是錯誤觀念。 王碩盟也說,當尿意一來,愈是想上廁所,跑愈快愈容易噴發,除非憋尿很久,否則有時候靠著轉移注意力方式,就能化解找廁所的尷尬。 (詹建富) ■膀胱過動症主要症狀 頻尿:一天解尿次數超過8次 夜尿:晚上(入睡後)起來解尿2次或2次以上 尿急:忽然產生尿意,完全無法忍耐,一定要立刻解尿 急迫性尿失禁:常在有尿意時,來不及上廁所就尿出來 ■膀胱過動自我檢測法 ① 早上起床到睡前為止,小便次數幾次? 7次以下(0分)、8~14次(1分)、15次以上(2分) ② 晚上就寢到早上起床,小便次數幾次? 0次(0分)、1次(1分)、2次(2分) ③ 你有多常突然想小便,這種感覺非常急迫? 無(0分)、每周少於1次(1分)、每周1次以上(2分)、 每天一次左右(3分)、每天2~4次(4分)、 每天5次以上(5分) ④你有多常因尿急而漏尿? 無(0分)、每周少於1次(1分)、每周1次以上(2分)、 每天一次左右(3分)、每天2~4次(4分)、 每天5次以上(5分) 註╱總分3分(含)以上,就可能是膀胱過動症,應就醫 (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難解放的尿意… 老翁膀胱結石 大如奇異果 ●一名82歲的老翁長期解尿困難,有疼痛感,伴隨有頻尿、夜尿的症狀,到屏東醫院求醫後,發現膀胱裡有大如奇異果的結石,經手術後獲得改善。 台灣屏東醫院泌尿科醫師李宗熹表示,這名老翁的膀胱結石長達6.5公分、寬達4.5公分,這麼大的膀胱結石相當罕見,原則上,一般尿道結石,以尿道內視鏡碎石手術為主流,術後恢復很快,但這名老翁的結石太大,內視鏡手術耗時過長,麻醉的併發症發生率會提高很多,於是以傳統的開腹式膀胱取石手術,大幅縮短手術時間。 李宗熹表示,膀胱結石主要表現有血尿、感染、排尿困難、頻尿、急尿感、殘尿感、急性尿滯留,成因可以是原發性或續發性。李宗熹表示,年長男性大多是續發性膀胱結石為主,臨床上會造成尿液滯留、排空不乾淨的情況,即是續發性膀胱結石的溫床。 不過,解尿異常不見得都是結石,還包括攝護腺肥大、尿道狹窄、膀胱脫垂、膀胱憩室、神經性膀胱、反覆泌尿道感染等等。 (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