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症狀多為心悸、胸痛悶等,甚至毫無徵兆。(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心肌梗塞猝死率高,令人聞之色變,民眾應有預防觀念,平時掌握自我健康很重要。 常見心悸胸悶 甚至毫無徵兆 心肌梗塞的常見症狀如胸悶、胸痛、冒冷汗、心悸、頭暈、喘,但有人平時完全沒有前述症狀,有人則是曾感胸悶、胸痛,因一下子就過去了,所以不以為意。 有人健康檢查發現血管狹窄,卻不接受治療。曾有一位50歲男子,十年前接受多切面心臟電腦斷層的健檢,發現心臟有條血管阻塞程度達70%,醫師建議做心臟支架置放治療,但他覺得沒有任何不舒服症狀,堅持不肯治療,醫師開立的抗血小板及降血脂藥物,他也不按時服用。 最近醫院催他定期追蹤,做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原本阻塞70%的血管變得更嚴重,現已阻塞90%,另兩條血管也有80%阻塞,他才驚覺事態嚴重,乖乖接受心臟支架治療。 另外,也有患者仗著心臟血管早已置放支架,以為血管就會一路順暢、萬無一失。 有位患者裝置支架後,兩年未曾定期就醫及按時吃藥,直到某天開車回家路上,突然胸悶、胸痛,幸好醫院就在附近,他忍痛開車到醫院,人一到櫃檯就應聲倒地,經檢查確診為心肌梗塞,經過緊急進行心導管及血管擴張術,總算把命救回來。 少吃多動減壓 搭配定期檢查 心臟是身體的幫浦,位在身體胸腔左下方,大小猶如拳頭;而冠狀動脈是供給心臟營養及氧氣的血管,可分為右冠狀動脈、左主冠狀動脈,它有兩個分枝,包括左前降枝冠狀動脈、左迴旋枝冠狀動脈。 心臟所需要的氧氣及營養是由冠狀動脈的血液供給,心肌梗塞即是供應心臟的血管發生阻塞,心肌無法獲得足夠氧氣及營養,引起心臟肌肉壞死,進而影響心臟功能,嚴重恐危及生命。 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包括:吸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家族病史及缺乏運動、生活壓力、肥胖等。預防之道為戒菸、採取低膽固醇飲食、減輕體重、規則運動、壓力管理、糖尿病控制以及血壓控制。 另外,定期接受健檢,並配合醫師建議及追蹤,像抽血驗血糖、測血脂、控制高血壓,也是預防心肌梗塞的重要方法。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就是強調「防患未然」的重要性。 (牛亞蕾/台灣彰化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心臟科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