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杜博文(常生中醫診所醫師 ) ●婦女的白帶主要是陰道黏膜滲出物與子宮頸腺體及子宮內膜的分泌物,正常狀況下,陰道是需要白帶分泌物,質輕無色無味,一般生理性呈酸性,可適度防止陰道乾燥及保護,若是出現色質量的改變與局部搔癢,通常屬病理性白帶與陰道炎、骨盆腔炎、子宮頸糜爛有關,所謂「十女九帶」,需要調整與治療,也是婦科門診常見的問題,需從體質下手,才可以擺脫反覆感染與發生。 常見原因如下: 熬夜或壓力導致免疫下降,服用抗生素,已產生抗藥性,仍然反覆感染。飲食生冷引起,現代人冰品飲料食物增多。懷孕期間與月經前增加。服用雌激素藥物治療。不正常的性接觸,與男性有關。本身衛生習慣。陰道手術、局部損傷或異物等屬非特異性陰道炎。更年期婦女停經後,荷爾蒙下降,使黏膜乾澀,細菌容易增加。西醫又細分為滴蟲性、黴菌性、老年性、淋病性、慢性骨盆腔炎等。 調整方法如下: 減少生冷飲食,少辛辣油炸、菸酒等,防止濕生熱。運動習慣養成:慢跑、散步、氣功等,促進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勞及壓力或熬夜使免疫下降。月經期間、懷孕期、流產後,需勤換衛生棉,保持乾淨。穿寬鬆衣物或裙子,保持外陰乾爽、透氣,避免交叉感染。內褲需分開清洗。若是陰道滴蟲與淋球菌感染需與配偶同時治療。 中醫辨證論治常用的型態: 腎虛型:色白腰痠耳鳴可用補腎中藥加熟地、杜仲、蒺藜等。溼熱型:量多色黃赤有味道、可用龍膽瀉肝湯清熱利溼。脾虛型:胃口差量多無臭味,可用參苓白朮散健脾除溼。肝火型:色黃、舌苔黃膩可用黃柏、芡實、白果等清熱。 中藥治療藥物之參考:偏濕熱可用山藥、黃柏、百部、蛇床子、土茯苓。偏寒性可用肉桂、艾葉。偏虛性可用白果、金櫻子、何首烏。 平常可預防之參考食物:可吃銀杏、薏仁、核桃、芡實、扁豆、黃瓜、冬瓜、萵苣來減緩症狀發生。 (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