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一名老婦人走進醫院內科診間,開口就說「我是來拿安眠藥的」,把醫護嚇了一跳,急忙請來精神科醫師,確診是老年憂鬱症,不僅是單純的失眠問題。 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唐嘉宏指出,老婦數個月前就出現心悸、緊張、頭暈等症狀,不想出門,不看電視,飯也吃不下,睡覺也睡不好,就開始吃起安眠藥。 醫師為老婦作了一系列檢查後,確認是罹患老年憂鬱症,甲狀腺低下更造成憂鬱症狀惡化;但經過治療,睡眠狀況改善,連安眠藥也戒掉了。 唐嘉宏表示,老人失眠必須釐清身體疾病、精神疾病及心理因素等三大類原因,老年憂鬱症只是老人失眠的一個可能診斷而已。 他說,身體疾病,包括疼痛、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洗腎、攝護腺肥大等,都可能干擾睡眠;在藥物方面,中樞神經興奮劑、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等,在睡前服用可能會造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則可用儀器診斷出來。 精神疾病,包括失智症、焦慮症、老年憂鬱症等,很多會以失眠做為表現。心理因素,包括睡前不斷煩惱白天的事、不停看時鐘擔心自己怎麼還沒睡著,都有可能惡化睡眠狀況。 不過,還是有不少長輩對精神科感到排斥,擔心安眠藥傷害身體,但當家屬說「去看睡不好的問題」,許多老人家就比較能接受。 (中央社) 一名老婦人走進醫院內科診間,開口就說「我是來拿安眠藥的」,經確診是老年憂鬱症,不僅是單純的失眠問題。(中央社) 獨居易憂鬱 女性高於男性 ●74歲陳媽媽喪偶獨居,日前全身無力、心情煩、失眠,兒女發現媽媽性格轉變,就醫後診斷為重度憂鬱症。醫師提醒,獨居長者生活失重心,應多關心。 台北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台灣高齡化及少子化影響,長者和子女同住的情況減少。獨居老人普遍會擔心若發生意外,無人能及時給予幫忙,且也多半不願意到安養院住,容易感到消極絕望。 她說,引發老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包括老年、獨居、女性、生病、身體失能(如中風不良於行、無法自行解尿進食)、重大失落(喪偶、親近親友過世)、經濟問題、空巢、親子關係不合、家有重病人士須照顧、失智症、有憂鬱症病史等。 施佳佐表示,以台灣為例,老年人重度憂鬱症的終生盛行率為約每五個女性老年人中有一名這一生當中會得到重度憂鬱症,男性則是大約10名有一名。 不過,老年人有憂鬱問題,往往不會尋求精神科協助,反而傾向尋求身體疾病方面的醫療協助,家人對長輩身心變化的留意、盡早協助長者就醫相當重要,若能及早治療,長者也能恢復很好的生活品質。 (中央社) |